第1174章 后退原来是向前[1/2页]
弥勒佛微微一怔,隐隐间发现佛门本意,对自己的修行似乎有所通透,心中不由得大喜。
要知道宇宙万物道理都是不断发展前进的,即使佛门、道门也都不断追求觉悟的至理,纵然伟大如弥勒佛,已经圆满觉悟之人,也要不断明理。
如今灵山诸佛的觉悟,对于如何传法,尚在“甚深般若、一行三昧、念佛者谁”之中。
须得玄奘取经,历经波折,却又在殿前飞升之后,诸佛才渐渐悟道传法当“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的道理。
此时长汀子似信似不信,问道:“如何才算是无佛?你又是如何知道禅宗修行之法?”
陈昭嘿嘿笑道:“我这里,佛也无,法也无,如来是个老骚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簿。”
长汀子微微愕然,“陛下何以对我佛如此无礼?”
他虽然是这么说,但语气中却也没有多大的责怪之意,对于陈昭这句话,却是似有所悟,但又不甚分明。
陈昭继续道:“释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老子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长汀子身子一震,脸上露出似欢喜,似苦恼之情,对陈昭这句话似乎理解,又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层。
陈昭见此,叹道:“凡有所相,皆为虚妄!”
他这一句话说出,对面的僧人脸上苦恼之色顿去,欢喜之色立升,轻轻一拍肚皮,哈哈大笑,做偈子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陈昭哈哈大笑,对长汀子微微执手:“恭喜佛祖又进一步。”
长汀子满脸微笑,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没有理会陈昭,口中念诗道:“欲渡皇帝入佛缘,抬头却见塔下了极大地血本。
各类农技人员一万人,各类工匠一万人、各类文士、吏员也有五千人,在加上服侍淮南长公主的军士、侍女和相关家属,足足有四万人之多。
有了这些人才和装备,给大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大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农技人员把从大唐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带来的丰收高产,使大明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
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当地明朝居民后,大明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大唐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大明,极大地提高了吐蕃人的生活。
大唐的文士帮助整理大明的有关文献,教授大臣与贵族子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在陈昭表现出极大地汉化决心,并带头穿绢绮,大明朝的各级贵族和百姓都开始接纳并吸收大唐文化。
陈昭为了更好地把大明汉化,更是派出近万贵族子弟,加上精挑细选出三万普通百姓子弟,以公费资助他们到长安学习大唐国学。
淮南长公主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因为有陈昭和李世民的互动,此后二百多年,唐明两国从未发展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中原与大明之间关系极为友好。
一百多年后,大明和大唐虽然分属两国,但文化和血脉已经一般无二,明人更是以中华自居,视西牛贺洲其他国家为蛮夷,明人当中的一位采风使更是根据民间传说,创造出优美动人的诗句来赞美淮南长公主为大明发展做出的的杰出贡献:
第1174章 后退原来是向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