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9 好官、好皇帝,你以为那么好当的?[1/2页]
李继志呵斥的那个官员唤作王晏阳,官居邓州刺史,而治下州府遭受水灾之后,得知大皇子任转运使巡察灾情,他也立刻从治所穰县拨派人手,还要亲自赶来陪同。
而按《新唐书·崔弘礼传》所载其“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在后世邓州地界有耕田一百七十千顷左右,除去后来农业耕种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田地开发等因素,再经历过岁收,又遭水灾的情况下,王刺史自问尽可能从各处粮商富贾手中进购一万两千斛粮食,已是殊为不易了......
可是这个结果,却仍不能让李继志满意...王刺史知道在他面前的,可是魏朝大皇子,帝君逐渐更为重视四皇子的风声,也还没有传至邓州地界...王刺史自知李继志也未尝不会做为嗣君,而有朝一日继承皇位,他又哪敢怠慢?
然而面对大皇子的质问,他也只能苦着脸说道:
“殿下容禀,地方富贾大户,若是于水旱灾害、蝗虫疫病,乃至国家有意出征而须募集粮秣之时,便倚粮自重,蓄粮哄抬价格也是常态。
尤其朝廷籴买购粮,还要用于赈灾,通常也都是抑价进购,商贾粮绅因利而动,遂屯积粮草,就等着朝廷抬高价格。下官当真已是广派人手,征询各处大户,官署仓廒的粮秣也要用于赈济灾民,而以转运司眼下开出的粮价,也是有钱无处花,在邓州只能进购这一万两千斛粮米......”
李继志闻言更怒,本来在外刻意摆出副沉稳内敛的做派,却终究沉不住气,声音也不禁又高亢了几分:
“岂有此理!奸商不知怜悯百姓,这岂不是趁火打劫,也要发横财牟利?何况朝廷籴买购粮,还要赈济灾民,那些富贾大户还敢坐地起价,这岂不是未曾把朝廷放在眼里?你身为邓州刺史,治下有此等奸商为富不仁,又为何不严加惩治?”
“可是...殿下,邓州地方大户,也都已交纳过田亩赋税。就算他们囤积居奇,按我大魏律法,朝廷征收粮秣自行调动价格,大户如不肯出售粮秣,也不便以哄抬粮价之法处置......”
又听那王刺史诚惶诚恐的禀说,李继志却忽的愣怔住了。事态的发展,已经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本来以为,以魏朝皇子的身份巡察地方,无论州府官吏,还是富绅大户,也都会竭尽所能的听候他旨意行事。
可就算是朝廷要纳钱纳粮,乃至压价进购,哪怕是国难当头,大臣有钱不肯捐,豪绅仍要趁机牟利大发国难财...这在很多时候本来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偏偏李继志始料未及,所以他即便抱怨个不停,也着实没有半点法子。
“殿下...卑职不是早已说过?即便我朝治政抚民,而殿下宅心仁厚,但世间百姓,也多有贪猥无厌之徒。奸商刁民,怎知大义?为牟暴利而不肯为国分忧,也唯有以非常手段治之......”
忽然李继志身边一名随从沉声说道,说话的那人,正是当初曾与魏朝大皇子朝夕相伴的张汉杰。他兄弟张汉融、张汉伦,也在李继志身后亦步亦趋的跟着。
而李继志听张汉杰说罢,便满脸期盼的转头望去,又急切道:
“汉杰兄可是已有良策?只管明言便是!”
“却不敢说有何良策...卑职本来是打算就与各处富绅粮商僵持一阵,再派胥吏严加巡察,嫌朝廷压价,既然粮商积压粮秣不肯外卖,便更要严查其私抬价格流入民间,便也有了严惩那些奸商的名义。存粮到底是为了卖的,否则早晚生腐霉变,到时再先放出风声说朝廷转向其他州府购置粮草,粮商为了抛售要烂在手里的陈粮,也只得任由转运司压价购入。
879 好官、好皇帝,你以为那么好当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