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东京开始当女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六章 有关文化输出[1/2页]

    《舌尖上的华夏》在万众期待下,终于播出了第三期。

    这档综艺以美食为皮,历史为骨,向外国人讲述了华夏这个文明古国的迭起兴衰,从菜品开始向各方面进行扩展,加深外国人对华夏的了解。

    别看这只是一个美食综艺,但它已经算是华夏目前在国际上数得着的文化输出了。

    除了洛泉,也就还有个王小玖影响力比较大。

    至于什么孔子学院,洛泉对此没甚了解,但她觉得这东西估计还没有“祖先钱”、“马应龙痔疮膏”、“老干妈”之类的出名。

    其实两个世界情况也差不太多,前世真正让全世界认识华夏,对华夏文化产生好奇的文娱界艺术家她觉得就三个。

    梅兰芳,李小龙,成龙。

    除此之外还有吗?

    洛泉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她也想让华夏文化走向世界。

    不过,问题在于她不知道该走什么样的路。

    梅兰芳大师在戏曲上的成就冠绝古今,洛泉自问是做不到他老人家的水平的。

    况且,京剧在国内,在发源地都已经不算主流了,想要让它在国外发扬光大,说实话不太好整。

    华夏功夫倒是一条路子,毕竟二龙的巨大成功,代表着外国人对这种东西是绝对能够接受的。

    而且,武功在国内也有着无比庞大的基础。

    试问,哪个男生小时候没有做过一个大侠梦呢?

    当然,现实世界肯定做不到像电视剧里那样上天入地,一掌拍碎一座屋子。

    不过如果是一些特定的招式的话,还是可以展现出比较惊奇的效果的。

    就比如她在《舌尖上的华夏》第三期节目里,在清洗干货的时候,两只手在水缸里搅动无意间使出来的太极推手。

    以她的实力搅动出来的水流,令干货紧紧地贴在水缸两壁,却让杂志汇聚到了水流的中央。

    观众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都纷纷高呼这是神奇的拆尼斯康夫。

    其实这并不神奇,练过十来年太极拳的基本都能做到。

    不过洛泉心里清楚,不代表这些普通人知道啊,所以她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做文章的点。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构想,能否实现还不知道。

    但至少在华夏饮食这一块,她的宣传算是成功了。

    佛跳墙的巨大热度,让第三期综艺播出时,有超过三百万人同时在线,想要看看这道冠绝世界的美味佳肴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第三期综艺的开头,洛泉站在店外锁着门,凄冷的寒风轻薄地撩起了她鬓边的发丝,让她的脸色更显苍白,仿佛冰雕玉琢。

    “最后的这一道菜和乞丐有关,乞丐是华夏的叫法,这个人群在世界上几乎无处不在。”洛泉手里提着厨房剩下的各种点心,走到了隔壁街上。

    当看到洛泉走向了一群流浪汉后,观众们知道乞丐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这一幕也让他们的心揪了起来,流浪汉在美国可不是什么好的名词,这个群体可是贡献了相当多的犯罪事件。

    尤其是黑人加流浪汉,那更是可以直接和暴力罪犯化等号。

    然而洛泉依然一脸轻松地向这些人走去,将袋子里的粮食分发给了他们,换来了这些人由衷的赞美。

    在不同的人眼里,这样的行为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

    白左觉得,洛泉这是人道主义闪亮,怜悯与慈悲的体现。

    而右派觉得,她这是典型的圣母心泛滥,置自身与危险于不顾。

    画面一转,又回到了厨房,洛泉对着镜头说到:“佛跳墙的由来,就是一帮乞丐用乞讨来的食物煮的一锅大乱炖,出锅时的香气甚至让隔壁的僧侣翻墙而来想要品尝。

    一帮全世界最没有地位的人,却创造出了最好吃的美味,真的很有戏剧性。

    华夏有句话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身在他乡,做这道菜照顾不到家乡人,就只能照顾一下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了。”

    接下来,洛泉开始正式讲述佛跳墙的具体做法,包括干货的泡发、闷煮,高汤的熬制、扫汤,已经大火中火小火的控制。

    事无巨细,多如牛毛,综艺里的洛泉更是连续三个晚上没有谁一个踏实长觉。

    因为从来不用化妆品,加上镜头的特写,洛泉向来明媚照人的面容也是罕见地出现了黑眼圈,看上去也是略有些憔悴,实在是让一帮观众我见犹怜。

    这下,大家都知道这道菜为什么要那个这么贵了。

    这简直就是在拿生命去熬一锅完美的汤啊,难怪味道能这么好。

    而在综艺的最后,佛跳墙出锅的那一刻,刺眼金光先从里面蹦了出来,伴随而来的是激昂慷慨的《万里长城》BGM。

    这是洛泉刻意加的特效与音乐,要的就是这个气氛。

    虽然前两期综艺也用过这个BGM,但观众们觉得从来没有一次能像这一刻让人觉得如此震撼。

    这大概就是洛泉在第一期的时候,说的所谓“技近乎道”的真实体现吧。

    相比起来,所谓的匠人精神,在这种“道”的技艺面前,也是矮了不止一头。

    那么,“道”,具体又是什么呢?

    洛泉并没有详细讲述,只是告诉所有观众:“如果想要知道这个答案,那么不要犹豫,立刻去华夏寻找吧!”

    三句话,让飞往华夏的人次多了十八万。

    相信这些人不管能不能在华夏找到所谓的“道”,都觉得可以收获和之前旅游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毫无疑问,《舌尖上的华夏》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做到了变现,影响力是相当具有轰动性的。

    国内对于洛泉的作为也是这样夸奖居多,不过也有些声音认为洛泉对华夏文化的一些理解和诠释并不准确,有些片面。

    这一点洛泉也承认,因为你要让外国人去理解,肯定是需要一些改编的。

第六百一十六章 有关文化输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