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8章发榜[2/2页]

    只是魏征身在门下,之前就听到了一些不太好的风声,不敢给予乡人太多的帮助,只是派人到礼部走动了一下。

    让人知道河北还有个魏征魏玄成,汝等办事最好公允一些,不然俺可不答应。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太大的动作他也不敢弄,他现在正在寻求调职,可不敢为了几个乡党,来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

    这其实就是荐举之弊,即便开科取士,却也无法把荐举之制彻底扔到一边。

    连李义琛兄弟都能在京师找到“熟人”,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就算如此,士子们可还嚷嚷着不公之类的言语,真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了……

    ………………

    三兄弟里李上德年纪最小,话也最多,紧张之下在旁不住的碎碎念叨。

    “要俺说咱们也不用看了,肯定不能上榜,咱们文会才参加了几场?谁听过咱们兄弟的名姓?考官一看是咱们写的文章,估计看都懒得看上一眼……”

    李义琛知道他的毛病,本不打算搭理这厮,不过此时听他越说越丧气,立即瞪了弟弟一眼,“少说两句吧,你又不是考官……且三郎大才,就算咱们两个中不得,三郎一定也上榜。

    他默下来的文章你也瞧了,考官眼睛又不瞎,怎会舍了三郎而取旁人?”

    三兄弟当中,李义琰才学向来胜出一筹,确实是三兄弟当中最有机会的那个。

    不过李义琰参加的是明经科,竞争也最为激烈。

    今年科考没有进士科和秀才科,只有明经一科,而明经科出来的进士,士子们此时理所当然的便会认为,那是本次科考的文魁。

    明经科考的就是读书人对儒家经义的理解,如果你在这一科拔得魁首,那自然而然便会得到读书人的承认。

    所谓的皓首穷经说的就是这个,有些人一辈子铺在经义上面,大多剑指的还不就是明经科,真想传承儒家文化的能有几个?

    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说的多好,可读书人总是那么口不对心。

    ………………

    而明经科一旦中第,文坛之中也自会有你一席之地,这才是读书人愿意皓首穷经的原因所在。

    更让士子们振奋的是,大唐的科举和传闻中前隋时的科考不太一样,朝廷和各地官府明显更为重视。

    那么科举考出来的进士许就能得重用,这和他们去年试试探探参加科举,之前又受到很多告诫时想象的很不一样。

    之前的那场风波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到了这会,参考士子们的心气和刚刚来京时是完全不同的。

    ………………

    李义琰比较镇定,还知道开玩笑,“你们两个可莫要再说了,再这么说下去,俺哪里受得?最好是都考上,不然的话还得骑着那头瘦驴回河北,也不知到时是驴子先倒下还是人先……”

    其他两位听了都没笑,反而背后一凉。

    李上德又叨咕,“不管中不中,俺是不打算回去了,不中的话,俺就在长安入幕,当个刀笔之吏也在所不惜。”

    李义琛叹息一声,他要是不中的话……是要回去的,叔父老了,养育之恩还未曾报答,膝下可不能无人供养……

    “来了来了。”

    人群骚动了起来,维持秩序的衙役也开始连声吆喝,防止踩踏的惨剧发生。

    ………………

    文院前面,铜锣连声,礼部的官员迈着稳重的步伐从人群中走过,亲手把两张榜单帖到了竖起来的文榜之上,供人观瞧。

    阳光的照耀之下,榜单上的一个个名字好像都在散发着金光。

    这一刻有那么些神圣的味道,士子们反而安静了下来,没有一股脑的冲到榜单之下观看,而是好像观景一般陆续上前浏览。

    唐初士子的风范在这一刻落下了后来那些读书人一个大唐。

    一些人看见了自己的名字,有的敲敲胸膛,有的则给其他人施礼,表示自己占了先手,很是惭愧,流露出来的不是得意洋洋,而是承让之意。

第1368章发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