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熢火之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5章 默契[1/2页]

    中原大地老百姓有个习惯。

    老百姓只要能活得下去稍有些许的财物积累,村里就会设法集资筹措在村里建庙、盖戏台。

    以农为本,农耕社会推崇“耕、读世家”,家有薄田三、二分,屋有读书声朗朗,最好再出个秀才、举人之类,讨个功名,那就是祖上积了阴德,后辈儿孙身上显灵了,总归是好人家。

    几千年的传统早深入老百姓骨子里。

    而评价一个村庄好坏,村庙大小与戏台档次是最有说服力的建筑物。

    庙会、戏台是小农社会中聚人心、承人文、宣教化的中心。

    要是没了戏台,仅仅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着实过于单调乏味。

    就连鬼子来了也仍然保持着这个风俗。

    如果哪个村能请上有名的戏班驻唱三两天,就连炮楼里的小鬼子都会前来凑热闹。

    参加庙会、看戏是百姓们一年到头难得的聚会、娱乐机会。

    而甚至少抛头露面女人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去看戏。

    唱戏却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请戏班子需要村里大户出大头,而且还要挨家挨户集资。

    在这能饿死人的年月,老百姓都在为了生存扎挣。

    除了那些投敌的伪军以及维持会长汉奸们,平原上的村子根本请不起戏班子.

    这一回分区搭台唱戏,立即在附近的十里八乡村里的堡垒户中悄悄传开。

    八路军保密措施不是盖的,能被评为堡垒户的人家,家里必须有人参加八路!

    堡垒户平时参加学习提高觉悟,与鬼子仇深似海,可以说就算全家死光也不会向鬼子汉奸通风报信。

    员们赶到村里的时候,村里村外早人山人海。

    戏场一群群半大小子却耐不住性子,在村里占战区。

    在火把光影明暗中,竟然还有卖糖水,卖葵花子,花生的小贩在热情叫声张罗,热闹非凡。大风小说

    看戏的来自十里八乡的乡亲们。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甚至还有适逢找对象年龄、或者向来相好的男男女女们,趁这个机会亮相或者私下里捉对吐衷肠。

    跟着分区战士挤进戏台附近,戏台上早演得精彩纷呈。

    道口烧鸡味道确实很好。

    可惜适逢乱世加大旱,连人都几乎没吃的,小鸡崽子要长大更是谈何容易。

    成天哀声叹气的罗富贵,以前小时候跟老娘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一时间想起饿死的老母亲,有些发懵,不知咋的.竟然从眼角滑下了几粒儿泪珠不由得想起罗富跟韩大妞,大狗跟桂花钻草丛的事儿。

    要是她也钻草丛,会是什么样?

    她会板着脸说什么呢?

    也许是听到胡义胡思乱想,跟考完组坐在一起的苏青突然回头目光巡视看了他一眼.

    人山人海声音浑杂的空地上,就几个坐着没动的身影,很好找的

    “哎,我说你不看戏,尽看狐狸精干什么?”小红缨的声音带着不满。

    苏青刚好回过头去,胡义被小丫头吓了一跳,打了个冷颤:“哎,你能不能别神出鬼没的?”

第1225章 默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