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2章串门[1/2页]

    到各处去看了看。

    先去郫国公何稠府上,何稠八十多了,之前一直忙着著述,还接了一些杂务。

    如今著述已成,那点杂务他看不在眼中,也没精力再来管事,所以大多都交到了弟子的手上。

    老人就是这个样子,之前有一股气撑着,精气神就都在,等那股气一泄,整个人就都衰败了下来。

    只两个多月,何稠就像是猛然老了十岁,虽然人还不算糊涂,可说起话来明显迟钝了许多。

    不过他还是喜欢皇帝夸他,李破嘘寒问暖,让老头非常高兴,笑容在他脸上就从没断过。

    …………

    从何稠府邸出来,李破暗自叹息一声,不管人有多大的成就,最终还是难逃一个老字。

    也只能寄希望于长江后浪推前浪了。

    国家便如人生,新陈代谢,从小到大,中间或有波折,但长命的也总会渐渐走向衰亡,也不知他老的时候,大唐会是个什么模样?

    …………

    李破又带着人去长安的各处仓房转了转。

    他听尚书省报说,今年有些地方的仓房破损,明年需要拆除,或是修缮一批。

    前隋的大仓制度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唐自然不会再走前隋的老路,把仓房都分散了开来。

    这中间的损耗就要比前隋多上一些,支用上也不如前隋那么方便管理。

    但事情就是这个样子,总是有利有弊,只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了,隋末战乱的教训太过深刻,就算大仓制度再是方便,也必定会被摒弃。

    …………

    视察了一圈,长安仓储大体运行良好。

    稍微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是,如今长安的仓房多数还是前隋营建,李渊在时除了加固,修缮旧有的粮仓之外,又修建了两处,毕竟那时因为关西战乱的缘故,长安人口剧增,粮食储存上必须加大力度。

    而李破这个开国之君就比较拉胯,至今也未对此做出什么贡献。

    不过今年长安的粮价愈发平稳,到了冬天,粮价刚刚有点上涨的苗头,粮仓中的陈粮便出现在了市面上,粮价硬生生比秋收之前还降了一些。

    这事用后来的经济学一探讨,那可就复杂了。

    可实际上,当世的情况非常简单,城中百姓受惠多些,大地主们则受了些损失,和农人的关系不大,没什么谷贱伤农之说。

    甚至于很多时候,粮价越是便宜,说明世道越好,反而是农民的利益不用多做考量,因为市面上交易的粮食,都是贵族大地主在出售,官府则会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是不是出粮平抑物价。

    农人不会随意买卖粮食,除了交取田税,剩下的粮食就是一家人一年所用,即便有富余,也要作为应急之用,哪里会售卖给别人?

    只有真正的大地主,才会用粮食来牟利。

    农人额外的收益其实是在麻田上面,一部分上交给官府,剩下的则会出给作坊,由此得到一些银钱。

    另外就是他们会在私田上种植一些经济作物……

    大致上来说,只要世道太平,此时的农民就算穷苦,也能活得下去。

    后来人总是说王朝的兴替,都是围绕着土地在进行,这话倒是不假,作为封建王朝最大的一个群体,农民若是活不下去了,王朝也就走到了尽头。

    …………

    李破还想到京兆府看看,但天气太冷了,大雪封途,遂被臣下们劝住,于是李破把元朗揪了过来问话,敲的他满头是包。

    又跟着元朗去到家中,在那里用了晚饭,把元朗弄的很紧张,生怕这位皇帝姐夫一个不满意,又把他赶回到原来的小院去居住。

    元朗家里的饭食味道不好。

    元朗夫妻两个好像对此都不很在意,要不就是故意的,好让他少来登门……

    李破小心眼的想着,毫不犹豫的翻开账本就给元朗记上了一笔。

    最近他火气确实有点大,军情司那些人报上了一个小道消息,说是有人背后说就皇后诞下了两个儿子,其他宫妃生的都是女儿,不定就是皇帝刻意为之。

    让李破头上有些冒火,可并没有当即发作,而是暗自警醒,军情司打探来的消息,值得商榷,不定就是人家得罪了他们,所以给人家罗织罪名呢。

    这是特务机构最大的弊端所在,一旦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可谓是贻害无穷。

第1432章串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