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门风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心[1/2页]

    夏忙的时节是一年到头农人们最快乐的时节,虽说忙碌些,但眼看黄澄澄的麦子从田里上了晒场入了仓房,这心里头总是安定了不少。这种地的勾当讲究的是指望老天爷吃饭,老天爷若是风调雨顺还好,若是一会儿洪灾一会儿旱灾一会儿蝗灾,那一年到头就是花再多力气也是白搭。因此,尽管也有人对官府大肆清缴白莲教的行动颇有微词,但到手的收成方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当口放下手头的镰刀去寻官府说理那就是傻瓜了。

    尤其是那些个亲人以盲从之名被放回来的乡民们,如今是家家户户都在烧高香。毕竟,能逃脱掉脑袋的大罪,这福分可非同小可。淄河店的老杨头就对外甥徐二的好运气嗟叹不已,没少对儿子杨狗儿唠叨。眼看自家的麦子收了一小半,那位手艺精巧的匠人刘达又来找他商量接下来种大豆的勾当,他这才把心思转了个方向。

    “这时候种下大豆,乃是晚秋收获,这就错过了下一年的麦子,那明年种什么?”

    “明年自然是种高粱或者棉花。”刘达乐呵呵地看着淘箩中黄澄澄的麦粒,因笑道,“放心,我不会坑你。我且问你,你这地要是连续几年种小麦,产量可是上不去,地里可是要多多地沤肥?这两季之间多种一季大豆,这地里的肥料可就省下了,而且还平白赚了大豆钱,又肥了地,岂不是一举两得?人家是两年收两季,你可是两年收三季!”

    老杨头虽种了一辈子的地,倒并不是拘泥成法的人,听听也觉得有道理。但一想到如今夏税收的是麦子,秋粮收的是粟,少不得有些埋怨。毕竟,如今他还开了两亩地的荒,那两亩地自然是任凭自己怎么折腾。等到五年之后要收税的时候,少不得也得按照朝廷规定的田亩种麦种木棉种桑树。

    “说起来还有另一条生财的路子,那就是养蚕。”刘达如今在这淄河店村说话简直比里老还管用,渐渐就有了些底气,“我说的这蚕不是吃桑叶的家蚕,而是山蚕。咱们青州府这山多坡地多,平常要利用起来着实不容易,但放山蚕却使得。只要可种植槲、椿、柘、柞等树之处均可放养,不需垦荒即可获厚利。”

    “哎呀,可不是,刘老哥你这可是提醒我了!”

    老杨头一拍大腿,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色:“这法子你得赶紧对小张大人提一提,咱们这儿的荒山要多少有多少,这要养山蚕最是便利。对了,刘老哥你懂得养山蚕?”

    “我这人就是半吊子,这也懂一点,那也懂一点,要说专精怕还是得让小张大人去好好寻访几个高手。”虽说谦逊了一番,但刘达还是面露得色,“不过小张大人似乎也是看中了这荒山,他说什么可以种枣梨、种柿子核桃……总而言之咱们这青州府山地多,浪费了可惜!”

    两个老头儿说得正起劲,外头那布帘子却被人轻轻揭开,一个姿容俏丽的丫头拿着粗木条盘捧了两大碗凉茶上来。老杨头随手拿起一碗咕嘟咕嘟地一饮而尽,刘达却盯着她看了一会,随即叹了一口气:“喜儿,你如今这嗓子也好了,成天陪着我这个瘸腿老家伙四处走也不是法子。你若是再不回去,你爷爷那儿也该着急了。”

    “刘大叔,大人早就让人送了信去给爷爷,结果爷爷只捎带了一个硬梆梆的口信,连看都不曾来看过我一眼。我就是回去,村里头的人还能容下我么?”喜儿将那条盘搁在木桌上,旋即又苦笑道,“我不想回去听那些闲言碎语,刘大叔若是不要我照顾,我以后在府衙或是其他地方寻一份活计干就是了。”

    “你这个丫头就是倔,一个女儿家,偏生那么多想法!”

    刘达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倒是旁边的老杨头仰起头打量了一会这个成天跟着刘达进进出出的少女,颇有些心动。正在他暗地里寻思的时候,那布帘子忽然被人风风火火地撞了开来,三两步冲进屋的不是别人,恰是他的外甥徐二。

    “舅……舅舅,不好了!”

    老杨头随手搁下了手中的粗瓷碗,把手在腰间的衣服上抹了抹,这才站起身问道:“什么不好了?是有人争农具,还是争地界?还是哪家人争强斗狠闹得头破血流……等等,总不会是你当初那什么会里头又闹事了吧?这些人怎么就不知道消停一下!”

    “都不是!”徐二气急败坏地抢过刘达那碗还来不及喝的凉茶,一口气全都灌进了嘴里,末了方才一抹嘴道,“我刚刚从青州回来,听说那位布政使杜大人被锦衣卫抓了,说是要解送北京!这还不算,听说就连小张大人……”

    “小张大人怎么了?”

    见屋子里的三个人竟是异口同声地问了这么一句,徐二微微一愣,随即也顾不上多想,因解释道:“今儿个早上我进城去卖菜,我娘说该好好去谢谢小张大人,我就去府衙走了一趟,谁知道正好在正门口看到锦衣卫的人把那位杜大人押上了马车。听围观的人说,是有人在御前告了刁状,所以杜大人才会被押去北京,就连小张大人似乎也因此受了牵连,听说要被传到北京问罪。”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