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杀胡一令斩人头[2/2页]
这是一个前半段像小说,后半段像神话的记载,却真真正正的存在于当时江南无数人的笔记、家书之中。
当日显现在扬州城上的“杀胡”二字,二十里内人人清晰可见!因此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人,便会很容易将之,与颁布了“杀胡令”的冉闵联系起来。而且那恨不能将胡虏斩杀一空的念头,似乎也和冉闵一模一样……
于是殉国的史可法便与武悼天王冉闵一同,被捧上了神坛——原本只有史可法一人的。要知道武悼天王冉闵被儒家黑了上千年,在那些文人眼里,冉闵早就已经被他们祖师的祖师的祖师盖棺定论!想翻案?怎么可能!
他们真的很想装聋作哑看不见,顺便在“笔削春秋”的时候,将这段打入野史,然后口诛笔伐之。
无奈武悼天王冉闵他老人家雄心不死啊!继扬州显圣之后,“杀胡令”又数次出现在嘉定、维扬、海宁一带,每次都屠杀巨万的满狗!这每次必屠胡虏。然后血祭的劲头,大大的吓坏了顺治和尚。也生生的将满军的兵锋,吓阻在长江北岸。如今清廷一边倒的想放弃江南,苟且偷安的南明小朝廷。居然是靠着武悼天王冉闵的余威才保存了下来……
这个时候,就算是捏着鼻子,这帮文人也不得不承认武悼天王的功绩了。当然,他们还是不忘记恶心人一把,将武悼天王显圣的功劳。分一半到史可法的身上——史督师之死重于泰山!史督师不死,冉闵不出,等等——说的好像冉闵是史可法请来的助拳一般。
于是南明和满清隔江而治,局势似乎便这么安稳下来。
当然,在江南也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民间趣事,叫做“天王募刀”。说的就是谁家的菜刀、柴刀什么的,只要是带刃的铁器落在地上,八成就会消失不见。人人都知道,那是武悼天王冉闵为他的鬼卒在招募兵器呢。富裕人家一笑了之,多半还要焚香祭拜一下。感谢冉闵保江南一地的平安。
而江南一地处处兴建的武悼天王庙,更是有人常年奉献造好的刀剑,络绎不绝。
而贫苦人家若舍不得菜刀,需用绳子系在刀柄上,尾端挂着房梁,让菜刀无论如何也落不到地上。这样的人家,逢年过节祷告一番,也是情理之中。
七年下来,冉闵隐约超过关二爷,竟成了一地的守护之神。便是在江北中原一带。也有人暗暗祭拜冉闵。清廷屡禁不止,却不敢真的放手杀戮——主要是清兵不敢出动,而那些投降的汉军……更不敢!须知,武悼天王冉闵似乎除了憎恨胡人之外。更恨汉奸!他仅有的两次越过长江出现在北方,起因都是因为汉奸!
1645年6月,汉奸孙之獬为了讨满人欢心,上疏对满清提出,应下令让汉人剃发留辫——这就是满清的第二次“剃发令”。就在他跪拜的那一刻,一剑飞入紫禁城太和殿。将他当着满朝文武和顺治和尚的面,凌迟处死!不仅如此,孙之獬在京城的一家老小,他留在山东省淄川老家的数十口家人,全被斩杀一空!
顺治几乎被当场吓疯!从此命令御林军包围紫禁城,又请了无数和尚驻守皇宫,日夜咏经不断。一时间,卖国求荣者人人自危、夜不能寐,武悼天王冉闵之名再度响彻大江南北!
在北朝庭内,虽然人人怒斥武悼天王擅杀士人,必遭横死(难道不是已经死了吗)!但私下里,不知道多少人半夜写了《武悼天王祭文》《致冉闵》之类的文章,烧给冉闵来为自己辩护——什么五德始终、气运流转啦,什么为家国计迫于无奈啦,什么卧薪尝胆、心向大明啦……总之千奇百怪,花样多多,各个无耻。
烧完祭文心下没底,也不知道冉闵这个粗人,能不能看懂自己写的锦绣文章,万一媚眼抛给瞎子看肿莫破?于是继续写祭文!这次是写给史可法的。对于史可法,这些汉官就很熟悉啦,毕竟大家还曾经同朝为官过,甚至还是朋友、同年,怎么也能拉扯上几分人情……于是上来就是,“史兄,你劝劝武悼天王……”,就是这个调子。
总之整个北朝群魔乱舞,和尚道士大发利市。虽然都是读书人,孔夫子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当刀剑都砍到脑袋上的时候,谁还顾得那个?!
就这么闹闹哄哄的过了几年,武悼天王冉闵似乎安安心心的呆在南边。只要不去刺激他的神经,似乎他便乖乖的当他的“募刀天王”,再也没越过长江过。于是大家头顶的乌云渐渐散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后几年,顺治逐渐沉迷佛道不理政事,大权逐渐转移到顾命四大臣的手里。南伐一事,再度被提上案头。然后便发生了另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1652年,南明将领孙可望与李定国不合,欲引清军绕道四川入江南,献西南七省形势图,结果被飞剑阵斩与清军阵前!不但是他,连同他留在军中的儿子女婿,家中的女儿夫人,老家山西米脂的直系亲属,一股脑的被屠戮干净!
从此侵南之事,再无人提。
******
李英琼午夜梦回之时,还时常能想起那个在扬州遇见的小和尚,想起他从天而降,想起他不似凡尘的笑容,想起他悲悯的目光,想起他……在泥墙上用手指刻出的那两个字
——“杀胡”!(未完待续。)
第四章 杀胡一令斩人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