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罗刹可恶[1/2页]
看到这一段,慈禧不由脸上飞金。“左骡子”夸情郎的嫡系部队,御姐心中是得意的,甚有“与有荣焉”之感。
排第二位的是雷正绾,“马队迂回,出敌不备,攻敌关窍,临机决断,有古名将之风。”
“有古名将之风”,出于左宗棠之口,是很高的赞誉了。
排第三位的是陶茂林,他能够紧跟展东禄、雷正绾之后,主要是陶部在长武阻击战中的出色表现。
展东禄不必说,有趣的是,雷正绾、陶茂林二部,亦同轩军有很深的渊源。
雷正绾、陶茂林两位,原是多隆阿的部下,多隆阿战死后,关卓凡入陕督师,雷、陶二将自然归关卓凡节制。陕西的回乱平定后,雷正绾、陶茂林眩于轩军之威,私底下商量,认为只有加入轩军序列,才算“真正有前途”,并向关卓凡郑重表达了这个意愿。
有人主动投附当然是好事,雷正绾、陶茂林也是能员,但关卓凡当时考虑,此时收编雷、陶二部,并不合适。
一个是,轩军体系已成,新的力量如何融入,尚无一整套妥善的对应措施。轩军的理念、战法、训练、器械,都不是雷正绾、陶茂林其时的见识可以企及的。这两位总兵加入轩军,短时间内,作用还比不上一个副团官。
还有一个。关卓凡当时不过“新贵”一枚,根基尚浅;捻匪亦未剿平,功勋值还没有刷够,就忙着收小弟,太扎眼了。
轩军自然还要进一步扩军。但这个得步步为营,不能操之过急。在刷够功勋值的前提下,还得和将来湘军、淮军的裁撤,以及绿营的改编,保持一个微妙的互动。
因此,关卓凡离陕之时。对雷正绾、陶茂林二部,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留下“顾问团”,帮助雷、陶整顿、改编所部。
这个模式,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既大大提升了雷、陶二部的战斗力,轩军以及关卓凡本人。又相当程度地保持着对这两支军队的控制力。正因为效果上佳,在后来对绿营的大规模改编中,这个模式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之后,被普遍地推广开来。
前文交代过,左宗棠西征,自己楚军的老班底,只用了一小部分。他只选三千精锐,另在湖南募五千新兵。一共八千,算是自己的亲兵,带到西北。平回所用的大部分兵力。用关卓凡的话说,就是“和关中豪杰共事业”——或在当地招募训练,或使用当地的部队。
左宗棠离京前,关卓凡向他推荐了雷正绾、陶茂林二将。左宗棠到达陕西,考察之后,深为满意。欣然纳用。果然,雷、陶二部。在战斗中大派用场。
展东禄、雷正绾、陶茂林三将,都不是左宗棠的嫡系。但他全力揄扬,绝不掩功。这并非要讨关卓凡的好。左宗棠攻击曾国藩、李鸿章,对姻亲郭嵩焘下辣手,素予人以心胸狭隘之感——其实,这是误会。左季高偌大勋业,岂是心胸狭隘之徒所能为?
左宗棠和曾、李、郭的矛盾,本质上是争资源,不是闹意气。他是心雄万夫、要做大事的人,但既要做大事,手上就得有足够的本钱,而朝廷本钱有限,曾、李师弟多了,左季高自然就少了,所以,必须争,必须斗。
郭嵩焘也是因为主政广东的时候,只愿接济湘军,不肯向楚军“协饷”,才为左宗棠“英雄欺人”,被迫去职的。
*
慈禧看完了折子,轻轻的吁了口气,微笑着说道:“左宗棠全盘谋划,筹算得宜!展东禄他们也打得好!嗯,董志原拿下来了,你方才说,‘甘肃的门户打开了,进剿金积堡的道路,畅通无阻了’——是不是说,距拿下金积堡,也就……不远了?”
第一二零章 罗刹可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