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扬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 漕运改制[1/2页]

    运河一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具有商业意义的工程,利用运河的河道来进行粮食运输就是漕运。其实早在秦朝漕运就已经诞生了。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起,一直到北宋的帝都和国家中心都处于中原地带。而且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并不是当时的统治能够达到的,于是征粮通常都是在中原的河南两湖地区比较多

    但是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征粮地区则从中原地带转向了向南方比如两湖两广这样的地区转移。

    为了维持漕运的持续,漕运征税严格。除了重灾区或者缺船运输时才可以适当酌情减免,其他情况均不能减免。所以造成了当时的各级漕运官腐败,他们通过加征漕运税来进行敛财,有些地区甚至加增五倍之多,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并且由于漕运已经在明朝实行了两百余年的时间,漕运的弊端早已积重难返,整个漕军几乎都找不出可战之兵。

    漕军中的把总携带私货,克扣粮饷。漕河沿途关卡小吏层层剥削,早已是令得漕兵苦不堪言,常有逃卒。

    "传令淮安府,升右敛都御史李养正为漕运总督,整饬漕运。"

    "具体事由让他尽快拿一个章程出来,然后报予朝廷知晓。"

    朱由校微眯着眼,朝着一旁小心侍奉的王安说道。

    闻听此话,王安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领命,反而是脸上有着一抹忧虑之色,数次欲言又止。

    这漕运可不仅仅只牵扯到名册上的十余万漕兵,更是涉及到了漕河两岸的近百万百姓的生计,岂可说动就动。

    更别提漕运中的那些位把总,听上去觉得品秩不高,但是这些人皆是数代传承,根深蒂固,哪个把总手下掌管的漕兵没有上万人,如何能轻易令得他们将嘴中的利益吐出来。

    要知道,这些把总夹带私货早已是既定的事实,就连朝廷也已经默认了。为的就是帮助漕军增加一些营收。

    眼下这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哪个不借着漕船“免税、先行”的优势,捎带些东西。更别提一向敛财无度的勋贵与宗室藩王们。

    这朝廷的漕船,早已变成了这些人帮助自己谋利的工具,典型的公器私用。

    并且漕运分布几千里,谁也不知晓那些巧立名目,层层剥削的小吏们背后有没有当地官府的身影。

    朱由校这一句话虽然说得简单,但是已然触碰到了眼下大明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天子的这一刀若是斩下去,将要得罪多少人?

    "皇上,三思啊.."

    一向以朱由校的意志为最高指令的王安终于还是开口了,他真的害怕此令一出,会让眼下本就"势单力薄"的朱由校处境更为艰难。

    更何况,朱由校还准备将山东曲阜的孔家一并收拾了。

    天子的步伐,这次迈得实在是有些大了点。

    "大伴,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沉默了半晌,朱由校轻轻开口,但是声音确实颇为平静。

    "皇上,事关重大,当缓缓图之啊.."

    听闻朱由校征询他的意见,王安脸色便是一苦,他一介阉人如何敢在这等事上胡言乱语,他只是单纯的觉得朱由校的方法有些太过于粗糙了。

    即便是升李养正为漕运总督又当如何?难道有了这个名头,就能令漕军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把总们乖乖的将手中的利益让出来?

    昔日灵璧侯汤世隆以及东林大佬李三才曾先后就任漕运总督十余年,谁也不知晓那些漕军中的把总们有多少人曾受过他们的恩惠。

第344章 漕运改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