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殿中风云(上)[1/2页]
腊月二十九。
天色尚未大亮,稀薄的空气笼罩在京畿之地的上方,往日人满为患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大明的帝都还处于沉睡之中。
但紫禁城沉闷的钟声已是响起许久,巍峨的宫门也是大开着,金水桥上残留着凌乱的脚步。
因为天色尚有些低沉,故而皇极殿中点起了不少灯火,配合上熊熊燃烧的地砖,令得偌大的宫殿非但没有半点寒意,反而有些许的燥热。
如若不是顾忌君前失礼,只怕一些正值壮年的朝臣早已开始擦拭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渍。
因为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朝廷要休沐的缘故,故而宫中昨日传出旨意,特意将下月正朔的大朝会改在了今日。
当今天子继位已是有将近七年的时间,但对于"大朝会"却是能推就推,好在朝中大臣也早已养成了隔三差五便于乾清宫暖阁议政的习惯,故而突然听闻天子决定于皇极殿中召集群臣议政,倒是颇为新鲜。
因为知晓此次"大朝会"意义非凡,已是许久不曾入朝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也是拖着尚未痊愈的病体,提早便等候在宫门外。
因为站立许久的缘故,其身形已是有些不稳,耳畔旁不时响起同僚的问候声,就连司礼监秉笔刚刚都派人来问候过,但这位三朝老臣仍是眼神坚毅。
他虽然抱病多日,但对于京中的"风云变幻"却是有所耳闻,自是知晓天子一反常态,将几名与皇室密切的宗室藩王召至京师。
像是嗅到了腥味的猫一般,于京师十王府中居住多年,一向深居简出的三位"闲散宗室"突然不甘寂寞的躁动了起来,不断派人拜会朝中大臣。
方从哲浑浊的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不远处,那摆放于御台之上的鎏金龙椅,胸口微微起伏,疑惑天子心中究竟作何打算?
难不成想要趁着大明内忧外患均被妥善解决的关键时刻,着手对遍布大明各地的宗室动手?
虽然知晓此举有些骇人听闻,但兢兢业业的老首辅仍是不可避免的自心中生成几分不算理智的幻想。
毕竟如今的大明宗室早已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就像是一把沉重的枷锁,牢牢锁在朝廷及百姓的肩头之上。
万历末年,他曾"独相"七年,自是对于各地宗室的情况有所了解,也知晓那些穷困潦倒的宗室甚至不如一些乞丐。
与眼神坚毅的内阁首辅不同,位次稍微靠后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则是心情沉重,眼神也是颇为复杂。
他心中隐隐有种直觉,天子心中所筹措的"大事"绝不单单是设立军校及修建忠烈祠那般简单,不然京中局势不会这般诡谲。
"陛下驾到!"
不多时,伴随着鸿胪寺官员的一道山呼,一道消瘦的身影在皇极殿众多官员殷切的眼神中行至高台,坐于鎏金龙椅之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闻声,心思各异的官员忙是压住了心中的万千思绪,在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带领下朝着大明天子躬身行礼。
一番有条不紊的仪式过后,鸿胪寺官员默默退回到队列之中,转而由高台之上的司礼监秉笔高声道:"众臣可有本奏。"
一语作罢,殿中众臣的眼神便是不由自主的投向了礼部尚书徐光启及兵部尚书孙承宗的身上。
不少熟悉"内情"的勋贵们更是呼吸急促,眼神殷切,心情激动之下,更是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
他们等候这一日已是多时了。
没有丝毫的迟疑,礼部尚书徐光启侧身出列,拱手说道:"臣礼部尚书徐光启,有本呈递。"
第1355章 殿中风云(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