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军装备概述[2/2页]
除了庞大的工业基础之外,支撑着帝国海军的还有庞大的科研体系。而为了能够尽快让科研成功应用到武器装备上来,大部分的科研机构都是工厂的一部分。
造船是海军最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在所有的甲类与乙类造船厂都有dú lì的船舶研究所(部分丙类造船厂也有船舶研究所,而且根据各造船厂的规模,实力,这些研究所的规模与实力也不一样)。飞机制造也是一大重点,因此每家飞机厂都有自己的航空研究所。弹药,车辆等等工厂都有着类似的机构。
在鼓励工厂提高科研能力方面,帝国采用的是奖励方式。每年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的利用率(这是最为重要的)都是用来评定各研究所下一年所能获得的军用研究经费的关键因素。拿造船为例,如果某船舶设计所的方案被采纳的话,那就将获得一笔丰厚的设计经费,而且其他造船厂如果要建造这类战舰,就必须要向设计该类战舰的造船厂支付一成到两成的盈利。在战时情况下,这是工人与研究员领取配额的标准,同时,完成设计的造船厂将在战舰建造时获得优先保证。而战舰最终的产量也将决定船厂里所有人员的福利待遇。
除了这些直接由工厂负责的研究机构之外,海军还有另外三十多家dú lì的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都得到了海军研究经费拨款(部分是与陆军共同资助的),而这些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的就是一些难以迅速在生产中利用起来,同时又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xìng研究,比如船舶用动力系统,发动机(这主要是由工厂承担的),新的化工工艺,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医学等等。这些研究都很难直接利用在战争上,但又直接关系到了战争的胜败,是一支军队,一个国家的基础。
从这一整套的工业,科研体系可以看出,帝国的军事机构实际上已经与工业,科研机构整合到一起了。在战争时期,工业就是军队的四肢,科研是军队的翅膀,离开了哪一个都不行。而为了尽量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将工业与科研力量动员起来,由军队直接负责相关的工业与科研机构,这也许是比通过zhèng fǔ干预,或者是民间自发组织更为有效的办法吧。当然,这也只是战时情况,和平时期,这一套管理体系就不再适用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套强大,完善的工业与科研体系,帝国海军在装备的研制与采购方面与别的国家的海军有着巨大的差别。
从根本上讲,帝国海军对新技术的追求是最为强烈的。从最初的“两强标准”,到现在的“一强标准”,帝国海军的相对规模一直在缩小。在无法保证拥有足够多的战舰的情况下,海军的唯一出路就是提高质量,用xìng能来代替数量,做到每装备一种战舰都要是最好的,而且只要确定这种战舰的xìng能优秀,而且价格低廉的话,那么海军就会立即大规模采购,而不是如同那些后起列强一样,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发展。
拿航母这种在二战之前出现的,在二战中成为海上霸主的战舰来说。帝国海军没有如同rì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一样,在航母概念出来之前就动手建造试验xìng质的航母,而是先进行了大量的基础xìng研究(实际上,帝国海军利用波斯帝国“哈桑”号航母做了大量的试验,只是自己没有造试验航母而已),花了十多年时间做基础设计,技术储备。在技术赶上来之后,帝国海军就立即开工建造了三艘舰队航母,一举赶上了其他列强,随后又开始建造xìng能更好,数量更多的航母,很快,帝国海军就成为了拥有航母最多的海军。
同样的,拿帝国海军在大型防空巡洋舰这种战舰的发展来看。帝国海军最初并没有想过要发展大型防空巡洋舰,直到发现空中威胁成为了舰队最大的威胁时,帝国海军才决心发展大型防空巡洋舰,并且一口气就建造了二十四艘大型防空巡洋舰。而不是如同rì本或者美国那样,分几级,分几批建造这些战舰。
其他方面无不如此,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在战争期间,帝国海军建造的战舰级别是最少的,但是每一级成熟的战舰的建造数量都是最多的。这么做的好处相当明显,大批量采购是控制成本的有效办法,而且这还能够让更多的造船厂掌握建造大型战舰的技术,而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随着海军对各类战舰需求的增加,越多的造船厂就意味着越多的战舰!
其实,帝国海军在装备方面的研制与采购政策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点。一是尽量追求技术的领先xìng,并且要确保领先对手很长一段时间。二是进行规模化的生产,以此降低装备采购的成本,并且迅速扩充海军实力。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归纳的话,那就是:要么不要,要就要最好的,而且是最多的!
,
帝国海军装备概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