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霸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8章 新人与老人[1/2页]

    司马懿骑着马,慢慢的从蜀汉军留下的营地上走过。

    吴军和蜀汉军先后退去,洛阳转危为安,司马懿是最大的功臣。现在,他可以从容的享受自己的胜利成果。一举击败了陆逊和诸葛亮两员大将,而且成功压制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利器烈火弹,守住了洛阳,没有人再怀疑司马懿的用兵能力,没有人再敢他是一个书生。

    就算是个书生,也是个儒将。出将入相,这正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

    司马懿实现了这个理想,也达到了人臣的巅峰。

    “奇才!”司马懿轻轻的挽住了缰绳,看着远处的山峦:“大营扎得严谨周密,即使是古之名将也不能过。有这样的敌人,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

    司马师环顾一周,从那些营帐立帐的痕迹,他们大致能在头脑里复原出诸葛亮的大营分布。在此之前,他们父子没有和诸葛亮对阵过,却听过不少与诸葛亮有关的传言。张?多次赞叹诸葛亮用兵有方,无隙可击,司马师一直以为张?是为自己无法收复陇右找借口,现在亲眼看到诸葛亮的营盘,他才知道张?的一点也不虚夸。

    得知诸葛亮退兵的时候,有不少人建议追击。虽然吴军的兵力没有蜀汉军多,但是陆逊的名声在外,没有几个人敢去追击陆逊,而诸葛亮却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在几年前,他甚至没有领兵的经验,所以很多将领都以为诸葛亮是个书生,兵力虽多,却可以追一追。

    这个建议遭到了张?的全力反对。张?,归师勿遏,诸葛亮虽然退走,却不是败走,他的阵势不乱,此时追击,必然会遭到他的反击。他攻城没有必胜的把握,野战时却有足够的优势。司马懿虽然有些不以为然,却也慑于蜀汉军的兵力优势,没有敢下令追击。

    此刻,看到诸葛亮的营盘,司马师相信,父亲心里一定很庆幸当时没有追击,否则这一场战事不得会有一场惨败收场。

    司马师虽然不喜欢张?,却不得不承认张?对诸葛亮的看法是准确的。

    “父亲,此战过后,我们可以稍作喘息了吧?”

    司马懿微微颌首:“诸葛亮准备了一年,无功而返,在朝中地位不稳,短期内,怕是不能再起刀兵。不过,这个时间非常有限,孙权对兖豫青徐垂涎已久,现在刚刚得到豫州,又岂能餍足。接下来,关东难以太平。诸葛亮虽退,必据新安,以便卷土重来。如何重夺潼关,是你我父子肩上最艰巨的重任。若不能夺回潼关,我大魏的国运怕是难以逆转。”

    司马师也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重夺潼关,谈何容易。关中在夏侯懋手中失守之后,曹真强撑着病体,花了这么多年的功夫,也没能从蜀汉手中夺回潼关。现在吴军又突破了江淮防线,深入魏国腹地,魏国哪里还有余力去夺回潼关。

    不仅夺回潼关的可能xìng微乎其微,接下来吴国如果对青徐发动攻势,魏国能倚仗的只有冀州,以一州之地支撑几个战场,压力也是难以想象的。现在的魏国有点像几年前的蜀汉,已经没有了雄厚的实力为后盾,同时面对两个敌人的进攻,左右支绌,捉襟见肘。

    现在庆功,还嫌早了些。

    司马懿父子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深深的担忧。

    ……

    诸葛亮退到函谷关,没有继续撤退,依然保持着对洛阳的压力。司马懿率领五万步骑出击,准备夺回函谷关。双方在函谷关前大战一场,不分胜负。司马懿进退两难,只得整兵再战。

    司马懿被诸葛亮牵制在函谷关不敢轻离的时候,姜维统领三万主力赶往壶关,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县,顺利进入上党。

    ……

    魏延带着三百武卒,纵马奔驰。

    一个武卒从远处飞驰而来,在他前面两百步掉转马头,正好和他并肩齐驱。

    “丞相到了?”魏延大声问道。

    “将军,不是丞相,是姜维。”武卒扯着嗓子,大声道。他奉魏延之命在前面打探消息,听到了与预料中不一样的消息,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向魏延汇报。

    “什么?”魏延眉头一挑,诧异的看着武卒。

    “领军的不是丞相,是姜维。”

    “吁——”魏延拉紧了马缰,急驰的战马长嘶一声,慢慢的收住了脚步。跟在后面的武卒们训练有素,也跟着拉住了缰绳。魏延圈回马,端坐在马背上,眼睛微缩:“领军是姜维?”

    “是的。”武卒再次肯定。

    魏延哼了一声,勃然大怒。“竖子,既然不是丞相,为什么不早,难道还要我来见他?回去!”一边着,一边猛踢马腹,向来路奔去。

    武卒们也不言语,打马就走。

第778章 新人与老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