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月樱花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6章[1/2页]

    “二姐,这《琵琶行》怎么这么长啊?”比自己预想的多了整整一倍。

    “那你以为多长啊?你小时候又不是没读过《琵琶行》。”

    “都说了是我小时候了,过去那么久,我都忘了好嘛!再说了,我平常也就随意看看那些古诗集。我更喜欢看一些小说什么的。那里会特意去读啊!除了语文书上必备的古诗。

    你以为我是你啊,《纳兰词集》、《仓央嘉措情歌集》、《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都略有涉及。”纳兰思郁闷的说。

    纳兰若听到纳兰思这么说就笑了笑:“我让你看,你说看不下去。倒是那些名著小说你看的津津有味的。”

    纳兰若嘴上虽这么说着,但还是给纳兰思认真的讲起来。

    “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纳兰思听的云里雾里的的。总结起来就是作者好惨啊!

    “二姐,你说的太快了,我都记不住!”

    纳兰若瞥了她一眼,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没有用过的新本和笔。

第256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