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未雨先绸缪[1/2页]
崇明岛徐家,比起不远的松江徐家来说,是一个低调得多的世家。【全文字阅读www.baoliny.com】
松江徐家,嘉靖年间发家,历经隆庆、万历两朝,所依靠的,也就只是徐阶这一个人。但是自他之后,松江徐家就在没有出以为可堪大任的人杰,因而如今渐渐开始衰败了。但是崇明岛徐家,虽然名声不显,出了崇明岛附近,也没有多少平民百姓知道有这样一个世家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世家,却是一个跟江南官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更是有明朝第一大帮派的身影。
没错,明朝第一大帮派,一个能够光明正大纠集帮众,甚至自由出入府县州衙的畸形的怪兽——漕帮。漕帮的前身,就是为官府和朝廷服务,专门押运从江南鱼米之乡运送粮食前往内陆和京城的漕运民户。有明以来,从洪武帝朱元璋开始,就设有漕运司,专管漕运事宜;而自从永乐大帝登基,迁都北京之后,距离盛产粮食的江南地带更加遥远,为了养活越发庞大的北方人口,不得不更加重视漕运的发展和实力。
因此,也造成漕运的运军数量成倍的增加,到得万历四十三年,运军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运军达到十多万人口的庞然大物。他们既非当初的军户,也不是普通的民户,常年奔波在运河与大江之间,没有固定的居所。为了管理这些人员,大明朝初始设置了京畿都漕运司,随后设置漕运府总官兵,到得景泰二年又增设了曹运总督一职。
问题在于,漕运的人员南来北往,鱼龙混杂,官员与运军之间也多有摩擦。为了保障运军自己的利益,团结力量跟官府做斗争,漕帮这个相当于后世公会一样的产物,也就由此而生了。
崇明岛徐家,据说祖上就是漕运运军出生的,天然就与漕帮有着良好的关系,这些年依托着漕帮幅员辽阔的水运系统,走私贩卖天南地北的紧俏之物,所赚颇多;而漕帮上下,也需要一个站在明面上的商行,为他们购置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漕帮只是一直运输队伍,并没有购买物资的资格,因此需要有人为他们服务。
李天养这些年,所物色到的合作伙伴,就是这个崇明徐家。
当然,以人家徐家的实力,就李天养的那个小小商行,压根不在人家的眼里。就连在琼州海域打下偌大名声的李德等人,也未必能让徐家当家的另眼相看,可能也就是一直颇有实力的小海贼而已,并不放在人家的眼里。
今天,李天养将要出发前往泉州月港,要见的,则是崇明徐家设在月港商行的一个掌柜。
营地已经开始步入了正轨,除了开荒还在继续往外延伸以外,营地里现在更多的精力,则是放在了建造各种生活设施上面。铁匠铺、裁缝店、杂货铺,这些设施,在营地少年看来,貌似有些多余,因为大家现在都是同吃同住,基本上用不着这些功能。然而李天养,却硬是在这种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之下,抽出了不少的人员出来搭建营造这些建筑。
当然,还少不了李天养他们的老本行:养殖、造纸、还有各种工坊。除了因为女孩子们只来了几个,根本没法运作一个纺织作坊,从而让李天养把这已计划延迟,其他的作坊,李天养也一个没有落下,在营地东边规划了一片专属于这些工坊的营区,而不是像谭门齐心堂那样,很多作坊就坐落在营地当中,严重影响了营区少年们的生活。
看起来一片形势大好嘛,实际上,李天养他们少数上层已经开始担忧起来了。
什么问题??
粮食消耗已经过半啦!!
坐吃山空,出门的时候李天养差点把营地里的存粮全部搬空,就是担心一时半会儿没有收入来源。没想到一语成谶,来到岛上三个多月了,一点进项都没有,全靠着那几百石的粮食支撑着。近两百个少年,每日都重体力的劳动,又是长身体的年纪,吃起饭来,那肚子就是个无底d,怎么也吃不饱一般。加上那些从山上下来打秋风的部族年轻人,不光在营地里吃喝,完了以后还要打包带回家去,这些消耗,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营地外面倒是种上了一批小麦和土豆,可即使这块土地真的像李天养所以为的那样肥沃,不需要多余的沤肥、养护就能生产粮食,第一年的产量肯定不会太高。如今又是冬月初,天气已然降温,李天养他们生长最快、最不挑土地的王牌作物红薯,并不适合在这个季节种植,最起码也得开春回暖以后,才可以下种。
73 未雨先绸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