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海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9 继续闷声发展[1/2页]

    崇祯三年三月,李天养在朝堂之上的引援南居益大人,此时高升,从户部侍郎升任工部尚书。

    南居益的高升,对于李天养和洪门来说,未必是一个好事情,户部左侍郎在朝堂当中职位虽然同样重要,但实际相比现在位居一部之首的工部尚书来说,此刻李天养和他的洪门,却也未必能够再被南居益引为重援。

    此时巴结这位新上任工部尚书的官吏多如牛毛,让南居益这位引为己巳之变而占了大便宜的尚书大人有了左挑右选的余地。

    不过好在李天养他们其实也并没有需要这位尚书大人做过什么事情,仅仅是请其在朝堂政事上通风报信,这对于南居益部堂大人来说,倒也只是举手之劳。

    而此番勤王之事过后,李天养他们福建水师救援虽然来迟,但是好歹这距离京师也是数千里之遥,也算是尽了一份忠心,在南居益部堂的操作下,倒也因此得了朝廷一份不大不小的嘉奖。

    投桃报李,当南居益部堂在朝堂之上,上了一份关于开纳事例的奏折,在地方上的李天养也连忙提请福建巡抚朱一冯上书支持部堂大人的开纳事例,并由笨港县捐资五千两冲饷。

    所谓开纳,其实也就是请民间富裕之商贾、地主,捐助出一部分银钱来,弥补朝廷当中日益匮乏的国库。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明朝本来就已经是千疮百孔了,为了筹措军饷,民间百姓们的赋税是一涨再涨,苦不堪言了。

    可是即便如此,朝廷中依然没有余粮,就连这次勤王大军的粮饷,在战事之后,朝廷也拿不出足够的银钱来抚恤死伤将士,更别说犒赏将士们了。

    陡然提拔到了工部尚书之位,南居益必然是想要在政事上露一把脸的,从富庶江南地带升迁过来的他非常明白,其实大明朝不是没有钱,而是这些钱都在各大世家大族、地主士绅的手中,若是按照大明朝纳税方法要钱的话,人家有千万种办法推脱。

    而采用强硬的办法更不可取,恐怕自己这奏折前脚送上去,后脚他就会接到满朝遍野的弹劾奏章,然后这刚刚坐上来还没坐热的尚书椅子就会飞走了,进而今后他也别再想在官场上混了!

    南居益不是政治家,他只是一个有着几分忠心的政客,因此在多方妥协之后,他在上任之后,便上奏了这么开纳助捐的奏折。

    然则,南居益还是把人心想得太美好了,他以为国家危难之时,这些士绅官僚大族们也应该为国家出一份力吧!

    可惜,当这位新晋工部尚书奏折上奏上去之后,地方当中仅有南直隶巡按王道直解苏、松、常、镇四府道州县等官及乡缙典户所捐银九千八百三十八两充饷,随后又有南居益率领属下心腹捐助粮饷数千,以及李天养说服朱一冯捐助八千余两。

    而京师当中各位大臣王公们,无一人助捐,让人甚觉悲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来自后金女真人的伤口,连血都还未干,那边厢来自陕西农民起义军又突然发难,由神木渡河,进入到山西地界,攻襄陵、吉州、太平、曲沃,从此以后起义烽火燃遍整个山、陕。

    齐三他们招募流民的事宜,也因为越闹越大的起义暴动而愈发的容易了,老百姓们除非迫不得已,其实谁也不愿意被裹挟到起义军当中去的。

    在他们看来,这起义军行事,其实如同那鸡蛋碰石头,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大明朝的军队给强硬镇压下去的,故而当听说周边有了起义军的行迹之时,很多百姓们情愿赶紧离开家乡,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也不愿意被裹挟,去做那杀头的事情。

49 继续闷声发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