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变化[1/2页]
抢先发难,将藏在洪门当中的这一麻烦给收拾掉后,李天养就再也没有管过有关大明文人的事情了。
即便没有李天养的发难,大明的这些游学书生,也不可能在洪门惊起多大的波澜。
李天养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比如在洪门基隆镇、笨港两大城镇的中心处,修筑一座高达五丈以上的高碑,将全部拓印其上。
“东家,咱们是不是真要按照刚刚下发的律法,跟咱们雇佣的工人签署用工协议?是否真要执行用工时间标准?”
在推出之后没有多久,洪门立fǎhui又接连推出了好几部律法,大多是关于工商行业的法律,这些法律又更多参考了西洋人的有关律法,为此洪门还特地从遥远南洋聘请了几位西洋法律专家,前来为立fǎhui的成员提供建议,详细解读。
就在前两日,洪门又主导推行的一部,上面详细地规定了工人们的正常工作时间、工作义务和权力,同时也限制了雇佣工厂作坊无限制压榨劳工的情况,算是给这个时代刚刚在东方新兴起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做出了一个表率汉人带领作用。
刚刚搬迁来基隆镇的德福轩徐氏就正好赶上了这么关口,在基隆兴建的几座工坊,在推行之后,底下管事儿的就跑来跟徐氏主管这几座工坊的主管徐应富询问起来。
在江南一带,随着工厂作坊的逐渐兴起,带动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渐渐走上了专职工人的路途,依靠出卖体力来维持生活。
只是如今江南一带流民甚多,那些唯利是图的工厂作坊主们,在雇佣工人的时候自然是尽可能地压榨工人们的劳动力,剥削他们为自己创造更大价值。
因为商人与官吏们狼狈勾结,儿大明朝又没有一部完善应对这种新兴形态的商业模式,加上劳动工人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让商人们从中赚取到了无数浸染着血汗的脏钱。
洪门推行之后,让在基隆镇设立工厂作坊的这些商人们,成本顿时增加了无数倍。
这便让在基隆镇设立工厂作坊的商人派遣的管事人坐不住了,纷纷找上自己背后等东主们,寻求他们的指示。
“还能怎么做,当然是按照洪门等制度来了!”
徐应富也是无奈,作为徐氏一族数百直系族人之一,他能做到现在等位置,掌管几个工厂作坊,远比他同辈不少堂兄堂弟们要幸运得多。
自然,其中少不了徐应富自己的能力,还有他善于察言观色的天赋,从他们一族迁移至大员岛上来之后,他们一族的老族长就对李天养的安排很是满意。
徐氏老族长不但直接进入了立fǎhui,成为立fǎhui成员之一,而徐氏一族那些有志于仕途的族人,也通过各种考试,被招收进笨港学堂回炉再造,未来应该也有不少的族人会步入政坛吧。
洪门的政府体系管理的事务,跟官府的差距不是很大,只是比官府的职权分得更细,让百姓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更容易找到他们需要帮助的主管部门。
而洪门政府的工作成员,并不像大明朝那样需要专研四书五经、八股文等等只知识,更多要求的是他们所在部门的专业知识。
比如财政部,就需要数学知识极为出色;基建署,就需要了解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而像卫生局等等,则是需要必要的医药学理论。
当然,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未必一定需要他们有着极高等专业素养,但是至少他们对此方面不会陌生,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统筹能力,才是决定一个工作人员是否胜任的重要因素。
这看似比大明朝当官要复杂很多,可实际上对于有志于进入政府的普通人来说,却反而比大明朝科举入仕之路要好走多了。
131 变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