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库[1/2页]
原本大宋最北边的析津府如今已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北平府,这里成为了整个大宋的中心,开始的时候东京城百姓还没有什么感觉,毕竟衰落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但随着货物,人才,劳力,等等各种资源的向北转移,慢慢的他们便感觉出了不对劲。x23us.com更新最快
往来东京城的游人士子不断的减少,到后来甚至到了东京城的人也开始先北平府转移了,商贾的嗅觉更是敏锐,他们第一时间便看到了东京城的衰落,也看到了北平府的崛起,于是商人是东京城中最早拖家带口向北平府而去的人。
一旦商人离开,东京城的繁荣便开始萧条了下去,百姓之家也跟着离开,但因为有工厂的存在,许都人还是不愿意走,毕竟他们的饭碗现在在工厂之中,谁知道去了北平府之后会不会有这样的好活计?
当然,东京城的生态链并没有被打断,商人离开了一部分,百姓离开了一部分,但是却有一部分人不想走,毕竟在封建社会中,传统思想还是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世世代代生活在东京汴梁的老人就不愿离开。开封府的农民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土地。
于是北上的人口只有半半之数,五十万人便已经是极限了,并不是谁都能经受得住旅途的奔波,而开封府已经发出告示,想要跟着迁都的人都有车马盘缠可以领取,但如若是不着急走的人,待火车数量增加的时候,可以乘坐火车前往北平府,并且分文不收!
这无疑是一件好消息,从东京城到北平府只需短短的五日时间,这消息已经在大宋传遍了,简直就是飞过去一般快捷,剩下的人们便更加不必担心了,官家说了迁都的时间有三五年之长久,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即便现在不走以后想走了还有机会,而且朝廷还鼓励百姓晚些走嘞!
所以第一批前往析津府的大多是官员的家眷以及商贾之家,他们多是乘坐马车走水泥铺就的公路北上,实在经受不起颠簸的人只能前往洛阳转水运北上,隋唐大运河的好处被体现了出来,这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广通渠,永济渠可以连通南北,使得大宋的北平府也拥有漕运繁忙的漕运。
这是北平府的动脉,不可荒废,在赵祯抵达北平府之前,便已经下旨不惜一切代价修缮隋唐运河故道,清淤,蓄水,不足之处开挖加固,务必使之通航。
北平府不似开封府,拥有完善的漕运,水网密布四通八达,仅仅依靠公路的运输还稍显不足,如若能把公路和漕运相结合,必会给北平府带来更大的繁荣,待火车完全通畅之后,一条铁轨变为两条,到时间联通大宋各地便指日可待,要知道两条双向铁轨的出现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迁都看似简单,只要皇帝搬家就行,可其中的困难数不胜数,赵祯也是准备了许久才下决心迁都,毕竟这些能解决的内部困难和外部矛盾比起来便算不得什么,草原上有着能毁灭华夏文明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大患。
一个帝国,一个王朝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即便是赵祯都没有勇气如此说,他太了解历史了,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虽然现在的赵祯在改变历史,甚至创造历史,但这个蛮横的家伙总是不受人的控制,即便是赵祯在强大也没有能力驯服历史的脚步。
他现在要做的仅仅是把草原纳入大宋的中央管辖之类,让草原更加接近都城,从而方便镇压,或是统治,他要让大宋的都城成为第一道放止草原侵略华夏的防线,他所守护的也只不过是华夏文明而已,并非大宋一国一朝。
即便是大宋亡与内部赵祯也不会有多少痛惜,因为后继之人总会保留华夏的文化,科技,艺术,智慧等等东西,而如果亡与外族,便正是华夏的大浩劫。
自从迁都之后,又是春暖花开之时,所有的资源都开始先北平府转移,而北平府的名声也开始纵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里虽是燕云之地,但生活上却与大宋的腹内完全相同,只不过多了些西北之地特有的习俗和习惯而已。
但南北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很快的融合,巨大的北京城虽然比东京城要大上好多,但早晨依然有买面汤的小贩走街串巷,报时的头陀拖着长长的嗓音,曹婆婆肉饼的香味依然在大街上飘荡,蔡记的酒楼照常开张。
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库[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