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春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八十六章 阔海扬帆[1/2页]

    次日一早朱高煦走出贵妃宫,告别越来越依赖他的妙锦,前去早朝。

    随后御门听政之时,便有大臣提及了鞑靼人求和的事。

    不管是主张议和,还是反对的人,说的理由都没有甚么实际参考价值。明面上大伙儿谈的、都是大义,谈的是非黑白,挑出了鞑靼人之前背信弃义的种种劣迹;不管大明朝廷对他们是宽恕、还是惩戒,都站在了正义的地方。或许这才是大臣们提出政见的原因。

    至于权衡利弊,便不好在奉天门这种地方大肆争论了。等到朱高煦退到柔仪殿,召见了内阁那些朝廷重臣,人们这才有了不同的说法。

    兵部尚书齐泰道:“臣以为,鞑靼人求和,乃因瓦剌人东进。瓦剌使节称其帮助大明夹击阿鲁台,但朝廷从未有此要求。”

    高贤宁在后面附和道:“瓦剌人马哈木,去年才在河西袭击官军护卫,显然并未臣服朝廷。”

    齐泰侧目,点了一下头,又拱手向朱高煦道:“因此阿鲁台不愿继续在辽东受到大明官军的威胁,意在东面留下迂回退却的余地。一旦阿鲁台失利,尚可往哈剌温山以东撤退,不至于覆灭。”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因瓦剌人蠢蠢欲动,若此时鞑靼主力覆灭、对大明绝非好事。臣主张答应鞑靼人求和,让阿鲁台无后顾之忧,安心抵御马哈木的进攻。”

    恰好朱高煦也是这样的想法。按照他的愿望,最好的局面,当然是马哈木、阿鲁台两股势力一起覆亡,让北方成为一盘散沙;但目前显然不可能。退而求其次,阿鲁台与马哈木相互牵制,反而成了比较好的状况。否则一旦某个势力兼并了各部,统一草原,那接下来要袭扰的地方、恐怕只有大明漫长的北方防线了。

    朱高煦马上转头问胡?酰骸镑谗笆菇谟猩趺匆?螅俊

    胡?醯溃骸白蛉绽癫抗僭庇胧拐呒??幻妫?谗叭舜笾率窍牖指戳啥??矍暗牡嘏蹋?枚溲铡⑻┠??镭A脊?髁τ肟贫?咂锉?氐搅啥?つ痢K?腔骨氤?⒆手??鳌⒓纂小⒈?鳌⒚琢傅任铩!

    下面一阵议论声,有大臣骂了阿鲁台两句。

    朱高煦道:“齐部堂的算盘,阿鲁台好像也想到了哩,否则他怎么还有脸面要这么多?”

    齐泰摇了摇头,露出一丝苦笑:“圣上所言极是,阿鲁台不仅无信,且狡诈多智。”

    朱高煦寻思,移民辽东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办成的事,根本无法立刻消化那边广袤的土地,只能允许蒙古诸部驻牧。他便对胡?醯溃骸盎赝纺忝怯胧菇谏桃槭保?嫠咚?牵??魑镒拭挥小?贫?呷丝梢曰氐搅啥?辈浚??荒茉诙溲瘴啦柯涞谋泵孀つ粒唤?箍贫?卟柯湓倥艿搅轿乐屑淙ァk抟晕?⒙程ㄊ盗Σ蝗酰?扌朐勖侵С郑?心苡胪哓萑艘徽健!

    那朵颜卫与泰宁卫的兀良哈人、虽然今年刚与明军交战,但形势变化,他们也不一定不会向大明投降;减少科尔沁人对兀良哈部落的威胁,则可渐渐拉拢。至于兀良哈人蛇鼠两端,反复动摇,朱高煦已经懒得计较了。

    胡?醢莸溃骸俺剂熘肌!

    这时朱高煦看了太监王贵一眼。王贵弯腰一拜,便从旁边走了出去。

    没一会儿,太监王景弘、侯显,以及小官马欢在殿外叩拜,进来后又大礼。诸臣纷纷侧目。

    朱高煦叫他们平身,径直道:“武德初官军下西洋,你们最远去过回回教门圣地默加的北面,那片红海尽头的国家叫埃及,目前是甚么情状?”

    王景弘轻轻让到了一边,让马欢上前说话。马欢是礼部的通事官,因为精通多国语言,几乎每次远航都在,有很多见识。

    马欢拜道:“回圣上,微臣等尚未踏足此地,只在默加附近听说过一些事。掌管当地大权的势力是奴隶军|阀,称为‘马木留克’。”

    朱高煦听到这个词,顿时恍然,感到名字很熟悉。

    马欢又道:“据说早先有个突厥人到了埃及,建立王国,劫掠购买了许多奴隶充军,那些奴隶军便称作马木留克。后来马木留克推翻了突厥人,自行掌管了当地。这些人是武夫当国,似乎生性暴|戾好斗,微臣等尚不知详情何如。”

    朱高煦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海军目前装备精良,骁勇善战,但对埃及气候地貌风物一无所知,也不了解马木留克。古人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必轻举妄动。”

第九百八十六章 阔海扬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