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春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东角门上[1/2页]

    御门听政结束之后,大臣们差不多都离开了奉天门。翰林院当值的几个官吏、暂且没有走。除此之外,那天朱高煦召见过的三位重臣也没有离开御门,他们似乎还有甚么事。

    朱高煦看在眼里,仍起身离座。他走出北边的一道门,才转头对身边的太监王贵道:“去叫齐泰等三人,到东角门见面。”

    王贵应答一声,便转身走回御门去了。

    皇帝上朝之后,如果要找个地方与心腹大臣密议,还真的只有奉天门两侧的角门比较近。

    当年建文帝召黄子澄等密议削藩,据说就在东角门,原因估计也是因为离御门近。不过奉天门这边有东、西两道门,朱高煦总是选择东角门,便是因为有建文的先例了。导致皇位换人的“靖难之役”,似乎让朱高煦隐约有种警醒感受,提醒着他、办事情仍要充分考虑后果。

    他站在楼阁上,望着大片宫室重檐顶等待。

    接着那三个人便上楼来了。君臣见礼罢,胡?趼氏人祷埃骸坝览殖豕倬?靼材瞎??笳街?笥幸恍┌材鲜咳说交食乔朐福?胩?诨实劢?材瞎?扇氪竺鳌>莩妓???饧?卤澈笫切鲁呛钫鸥ㄔ诎臁5笔背?泻芏辔某既白杼?诨实郏??蛘鸥ǖ热嗽炝松?疲?罄闯?⑷跃龆ㄔ錾杞恢翰颊?顾尽!

    朱高煦耐心地听着。

    胡?跬6倭艘换岫??辽?溃骸暗贝酥?保?羰侨们?袄竦募揖臁⒋?锨?袄竦囊鹿冢?角Р嚼壬峡抟怀。辉偎?恿国子监和行人司的官吏士人请愿……那征讨日本国的声势,便与此前大不相同了。钱习礼会试之前,曾在国子监读书,有很多熟人的。”

    朱高煦微微有点诧异,立刻看向胡?酢:?跻脖樟俗欤?涣逞纤嗟亟???乱煌洹

    这件原本正大光明的事,忽然在这阁楼里面笼罩上了一层阴|谋的意味。不过经胡?跽飧鑫墓倮嫌吞醯奶嵝眩?旄哽阋踩衔?咔樗坪跏强梢愿谋涞摹

    胡?趺挥刑?街旄哽愕幕赜Γ?阒?さ夭辉偌绦?迪氯チ恕

    这时高贤宁的声音道:“圣上明鉴,朝中不乏想要逢迎圣上的官员,可他们又怕被同僚鄙夷。待钱习礼家闹事之后,征讨日本国再行第二次廷议;那时齐部堂、胡部堂、臣等提议征讨日本国,守御司左使侯海、右使钱巽、兵部侍郎裴友贞等也会主张用兵,这回必有许多官员附议。”

    朱高煦听到这里,心头渐渐有点激动起来,他发现自己的新政、似乎有了一些文官的认同支持。

    毕竟按照传统的观念,开疆辟土的动机、应该是占有和“王化”能够耕种的土地。开辟日本国之地,显然不太符合这种理念;因为相比贫瘠多山、路途遥远的日本国,朝廷扩张耕地,最好的方向是辽东。所以齐泰胡?醯热酥С侄匀湛?剑?闼得鳌⑺?呛芸赡芤苍敢庵С种旄哽愕男抡?

    朱高煦踱了两步,很快便不动声色地回应道:“朕下午问问守卫洪武门的是哪个人,得给守门武将的上峰打个招呼才行。”

    三人一起拜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心情渐好,便多说了几句话:“等朝廷得到更多的白银,朕要下旨全国实行白银管|制,以律法的形式规定私人不准收藏银锭,银首饰的重量也要有限制,严重违法者没|收财产流放辽东。从日本国、大明各布政使司开采的银矿,应全部用于铸币。不知到时候,那夏元吉对此有没有异议。”

    高贤宁立刻说道:“夏部堂不会反对铸币,因为没有比宝钞和铁钱更糟糕的钱币了。”

    朱高煦:“……”

    朱高煦想了想觉得挺有道理,以大明朝宝钞的贬值速度、信用丧失,以及各种货币问题,全国早就应该经济崩溃才对。然而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以及实物税收的制度,让大明的经济有种百毒不侵的特点,只要没有大面积的灾害、朝廷便能运转良好。

    各种严重的经济问题都扛不过来了,只是铸币国策,户部应该觉得没甚么要紧。

    这时齐泰说道:“此次远征日本国,朝廷应汲取元军的教训。当年元军登岸后,主力大战谈不上战败。元军的问题是进展太慢、无法以战养战,又没有事先准备完备的粮道,以至于粮秣不足难以久持;之后元军只得退兵海上,又遇到了大风,方致惨败。”

    朱高煦道:“齐部堂言之有理。”

    齐泰又道:“兴师动众、劳师远征,谈奇袭已不可能。臣主张,出兵前先准备好粮秣,可下旨朝鲜国,在釜山设立仓库,限期准备好军粮。官军亦应先往釜山海运更多的火药、炮弹等军需。

    大军登岸之前,先派兵占领壹岐岛;接着在对马岛、壹岐岛二地兴建仓库,以便在前线官军缺粮之时、从最近的地方调运粮草。登岸攻打的地方,‘筑前国’博多港附近仍是首选之地,此地离朝鲜国釜山镇的海路最近,可保大军粮道无虞。”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东角门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