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领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六十八章 何其惨的开荒行动[1/2页]

    实际上从乌拉尔山脉到北冰洋,到海参崴,到外兴安岭,蒙古,这片区域实在太大了,大清国的主力在伊尔茨库克这边,日本人在贝尔加湖这边,要进攻俄罗斯除了兵马能到达的地方,其他地方很多地方即便有近六千万人口也不能完全把西伯利亚这片地方全部占领,很多地方因为太寒冷,去不了,很多地方因为是山地,没有多少价值也去不了。

    大清国和日本背靠着贝尔加湖,一个在面向俄罗斯这边,一个在面向北冰洋这边,大清国和日本的远征军却在近万里之遥的乌拉尔山脉,靠近俄罗斯腹地的地方。

    由于大清国受到的压力显然要大,所以张强认为其实日本人是在占便宜,因为这边路途遥远,渗透的俄罗斯人和联军不会有太多兵力进攻这里,因此占据在这里,已经达到八百万人口的日本人,还有配属给日本人的五百万天方教徒,两百万东南亚土著和南洋土著,等于是休养生息。

    不过现在日本人还没有全部撤出高句丽,高句丽人在迁徙,也在往日本人这边迁徙,这不是华夏帝国决定的,而是日本人决定的,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高句丽人口。

    高句丽人口三千多万,除了损失掉的五百多万,还有两千四百多万人口,除了迁徙到贝尔加湖北岸的两百万人口,以及被征召的去大清国战线这边的一百万兵力,日本这边还拥有近两千一百万人口没有迁徙出去。

    为了怕日本人坐大,华夏国派遣使者去大清国商量,康熙也觉得让日本人坐大不好,因此下命令从高句丽这边调遣五百万人口继续向更深的西伯利亚迁徙。

    迁徙采用的是边开拓,边修路,边进军的方式。

    一百公里路,每十公里放十万人,修好道路,建好房屋,储存好粮食,最前面的十万人先走,一边开路,一边走一百公里,然后每个地方放一万人接应后面的,第二个十万人,从第九十公里处走,分成十分,最后一份万人人口同第一份万人人口留下,在第一百一十公里处左右找水源,找地方建城,修建一个大的城镇和仓库区域。

    之后的九十八万人继续以这种方式往前移动,他们的任务是移动一千公里。

    后面跟着的百万人直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到达第一个第一百一十公里处停下休息,一个月以后,休养够了,继续往前走,每一百公里留下十万老弱妇孺,加上一千护卫的民兵,以及一百派遣的满清汉人和日本人共同管理的士兵。

    西伯利亚东西长七千公里,南北宽三千八百公里,这样只需要五百万人左右就能完全到达乌拉尔山脉哪里,并且沿途建城,拓宽道路,后面的五百万人运送粮食继续向前线走,然后青壮开始加固道路,继续拓宽道路,这样一千万人三千八百公里,用时一年左右才完全开拓完成。

    最后留下八百万人活着,留在沿线当百姓,开垦,种地,放牧,同时保卫沿线的城池建筑物,抵御游荡的俄罗斯逃民,农奴,波兰和哥萨克骑兵的进攻。

    也就是说高句丽的两千一百万人,日本那边的一千八百万人,不是闲着的,而是在西伯利亚上横竖开路,修建定居点,并且同满清原先的六千万人的定居点联通,形成一个网状的国度。

    经过五年的经营,西伯利亚在天方教百姓和教众四千万人,以及日本高句丽大清等三国近一个亿的人口的建设下,已经基本上能让人行走居住,军队的马车通行了。

    不过代价是惨重的,三千三百万天方教众和百姓,永远倒在了中东到西域,西域到蒙古,到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荒原上。

    一千三百万高句丽人,三百万日本人,八百万东南亚土著,南洋土著,南洋各国汉人,以及华夏帝国归化民,还有大清国一千三百万汉人,一百五十万满人,总共三千八百万人倒在了西伯利亚荒原以及中东到西域的这片土地上。

    大清加上天方教总共有一亿三千万人,就有七千一百万人因为修建道路,定居点,运输物资,等等一系列的动作,这样的开荒行动倒在了近一万八千公里的土地上。

    这是华夏帝国推动的,也是华夏帝国乐于看到的。

第九百六十八章 何其惨的开荒行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