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四章 移驾审案[1/2页]
沈溪在大理寺开衙之事,并不算秘密,很快为谢迁所知。
谢迁本在准备年后官员升迁考核,等于说要阻击沈溪的考核结果顺利通过,却突然得知这个消息,心里非常不痛快。
“……大概意思是说,这案子归之厚管,且可调动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人参与,至于吏部那边,本就在之厚管辖下,他要征调谁也非常容易,这案子多半涉及朝中勋贵,尤其是两位外戚!”
王敞亲自登门把消息告知。
此时谢迁没在自家府上,而是在他那长安街的小院内,本来小院很安静,却因王敞的到来变得躁动不已。
王敞也是从沈溪回吏部衙门做准备时得知一些情况,马上来跟谢迁说明。
谢迁道:“那他人呢?”
“滞留大理寺,至今未归,可能今日就要问案。”
王敞道,“豹房派人卸了寿宁侯和建昌侯军职,现下御旨已到五军都督府,不出意外的话,那边会有人来找谢阁老议事。”
谢迁仔细思索其中关节,此时下人进来通禀:“大人,五军都督府派人前来知会,说是豹房派出人马将寿宁侯府和建昌侯府给团团围住,不允许任何人进出,还说牵扯到了谋逆大案。”
谢迁紧忙问道:“寿宁侯和建昌侯今日不在军中?”
下人愣了下,摇头:“不知。”
谢迁紧忙将手上已准备好的案牍放下,当即要出门,王敞问道:“谢阁老是怕两位国舅闻讯后铤而走险?”
谢迁气恼地道:“胡闹,真是胡闹,连外戚都敢随便乱动……之前陛下亲征时,两位国舅镇守京师,没有出何乱子,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为何要这般着急动手?若是出了什么偏差,如何跟太后娘娘交待?”
王敞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谢阁老这是为了京师安稳,而不想动京城几大势力……外戚张氏兄弟虽然平时也胡作非为,但到底还是维持了京城的稳定,且是太后的亲弟弟,若是君臣交恶,势必影响到太后跟陛下母子间的关系。”
谢迁道:“老夫这就去大理寺问个清楚。”
王敞急忙道:“谢阁老还是不必去为难之厚了,他到底是受皇命所托,且他查案未必会牵涉到外戚,这只是豹房派人去监督两位国舅,以防不测……若是有真凭实据的话,也不该只是派人去围住两位侯爷的府邸,而是直接抓人了。”
谢迁突然站在那儿,好像是被王敞的话说动。
过了一会儿,谢迁回过头看向王敞,问道:“那意思是,现在案子只是刚开始,没说要审到谁,只是如今外面对于外戚谋逆的事情传得有鼻子有眼,所以陛下派人先将两侯府给看管住?”
“对,大概就是这意思。”
王敞终于松了口气,因他知道谢迁的脾气,也知谢迁在当上首辅后雷厉风行的性格,觉得能劝住谢迁不去找沈溪很难得。
谢迁道:“案子什么时候不好查,非要到年关时来审,这到底是何缘故?不过却也正好,估摸寿宁侯和建昌侯今日并未到衙所,被直接拘押府中,如此也能保证京中安稳。”
王敞问道:“那现在是否要找人跟五军都督府那边打声招呼?”
谢迁未答,此时门子又进来道:“老爷,又有探子回禀,说是大理寺派人去各处张贴布告,说是禁止京城百姓谈论逆党案,今日城中很热闹,百姓纷纷上街,聚集在布告前指指点点。”
“他又想干什么?”
谢迁老脸横皱,“说是不闹腾,却把事情弄得沸反盈天……现在怕是连不知情的闲杂人等也会问上两句。”
王敞琢磨一下,道:“现在案子指不定牵扯到谁,还是先维持朝中安定为妥,不过今日朝中各衙门的人也不多,若是想让大臣们安心,怕是要挨家挨户去说。”
“不用了。”
谢迁摇头道,“既然决意走仕途之路,难道不知在京城当官需要秉承基本的原则?闲事莫理!既然他们没牵扯进案子,就不该怕被追责,若是之厚敢妄加定罪,老夫绝不轻饶!”
王敞心里不由感慨:“我的首辅大人,难道到现在你还不明白,这已不是你随便说两句话别人都会跟着你走的时代了?陛下给了沈之厚权限,就是要让朝中那些反对声音闭嘴,不过以沈之厚的为人,到底不太可能公报私仇。”
此时下人过来道:“大人,马车已备好。”
谢迁道:“先去一趟都察院,老夫想知道这案子有何隐情,牵扯到谁,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
……
王敞不太明白,为何谢迁问案要先去都察院。
其实都察院今日没什么人,年底所有衙门都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准备休沐,左右都御使、副都御使少有当值的,通常是佥都御史以及监察御史在做一些琐事。
王敞本要跟谢迁同去,但想到自己作为吏部右侍郎,不该更多牵扯进案子中,就在出了小院后往吏部衙门去了。
在这件事上,王敞还是秉承着明哲保身的儒家处世之道。
而在谢迁前往都察院时,建昌侯府和寿宁侯府已被官兵团团困住,而当天建昌侯张延龄并不在自家府宅,不过也没到军中,而是到了哥哥寿宁侯府中,当天晚上会有个团圆宴,加之前一天他在寿宁侯府多喝了几杯,一直到后半夜才睡下,到中午都没睡醒。
直到下人惊慌失措前来通禀,张延龄才知道两家府宅被围了的事情。
“岂有此理,简直不把本侯放在眼里!”
张延龄匆忙出了屋,气急败坏便要去找堵门的官兵理论,却在前院被张鹤龄拦了下来。
张鹤龄已先一步去问询情况,在得知是皇帝下令后,顿时生出一种“大势已去”的悲凉感,见弟弟过来,他怒喝道:“作何去?”
张延龄问道:“大哥,听说外面有兔崽子把咱府宅给围了?”
张鹤龄黑着脸回道:“是。至于为何,你该清楚,现在事情已惊动陛下,听说领御旨审案之人,是沈之厚,这下你总该知道紧张了吧?”
“是沈之厚又怎样?他还能无中生有不成?”张延龄道,“之前大哥提醒的事,我都已经办妥了。”
张鹤龄似是怪责张延龄当着下人的面把事说出来,一摆手:“你们都退下,记得若是有人强闯进来,一概不得阻拦。”
“大哥,你这算什么意思?咱就等着束手就擒?”张延龄觉得很不甘心。
张鹤龄道:“这你都看不明白?这明摆着是有人见到咱兄弟二人不在军中,趁着蛇未出洞时先将洞口给堵上……怎么着,你还准备冲出去,回到军中,公然造反不成?那纯粹是找死。”
张延龄气急败坏地道:“早知道这样的话,昨日我就不该听你的,从军营中回来……今日沈之厚那小子也不敢如此嚣张!”
张鹤龄叹道:“现在说这些没用,我出去问过了,是江彬派来的人,还有几个百户的锦衣卫人马,人数倒不太多,名义上也只是来保护而非要拿你我去问罪……现在只希望能早些派人传信出去,让太后知道此事,由太后出面帮忙调停。”
“对对,有姐姐在,看谁敢嚣张。”
张延龄似乎也理清了思路。
张鹤龄瞪着弟弟道:“你啊你,若非你胡作非为,何至到如此境地?希望沈之厚审时度势不要深究,否则你我都逃不脱干系。”
张延龄有些不甘心:“大哥,你的意思是,咱还要求着他不成?”
“你能求得了再说这话……”
张鹤龄没好气道,“沈之厚现在于朝中势力,连谢于乔都对付不了,除了陛下能差遣他外,怕是旁人说什么都无用,若实在不得已,别怪为兄我大义灭亲!”
……
……
本来年底京城一片平和。
但随着除夕日全城兵马调动,城内又兵荒马乱起来。
不过过了中午,街上行人明显减少,尤其是在看大理寺张贴榜文后,时值大年三十,城内又掀起一场大的**,百姓都明白事理,但凡跟自己无关,一概高高挂起,把房门一关便过自己的小日子。
随后顺天府出动衙差,加上豹房调动的锦衣卫,京营军权很快便被朱厚照派去的人拿下。
等消息传到大理寺,沈溪组建的工作组才正式开始办公。
在这之前,必须防备有人乱来,甚至连朱厚照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这更多来自于沈溪的提点,其中江彬起了很大的作用,来大理寺传递消息的也是江彬本人。
江彬道:“沈大人,您差遣的事,在下均已完成,若是要拿什么人,您只管吩咐一声,在下立刻派兄弟把人拿来。”
沈溪面对这么一个“能干”的“属下”,并没什么欣赏成分在内,历史上的江彬到底有多无法无天,他一清二楚,这位根本不是他想要收拢的“人才”。
沈溪简单一笑:“不必了,就算衙门设下来了,审案也未必就是今日,大过年的谁想惹一肚子不痛快?要审案,等明天再说吧。”
江彬一怔,问道:“大人,今天……不审了?”
连一边的大理寺少卿全云旭也对沈溪的决定感到意外,看起来风风火火,到最关键拿人问案的环节,沈溪却不着急了,要把事情缓一缓?
沈溪道:“陛下说过,现如今握有证据的锦衣卫指挥使钱宁不在京城,谁牵涉到案中,本官这里没有确凿的证据,直接把人提来过堂,那不等于打草惊蛇?若是一般人等也就罢了,涉及京城勋贵,更不能操之过急。”
沈溪大张旗鼓成立专案组,却并不急着审案。
随即沈溪便打道回府,好像此时的他觉得过年更重要。
而大理寺上下却不能掉以轻心,钦命成立的专案组就在这里,就算过年他们也不得清闲。
第二三八四章 移驾审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