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9章 最大的变数[2/2页]
宋朝度入局的事情,大概进展到了三分之二的水平,不出意外,应该明年换届之时,昔时在燕省险些被高成松整治得从此前途暗淡的宋秘书长,就会真正迈入副国级领导人的行列,实现人生最大的目标,达到一般官场中人无法企及的颠峰!
已经作寺的高成松地下有知,会不会感慨终究还是人算不如天算的无奈?只不过今人或不历史,都不认可但又客观存在的一个真理就是,历史的进程,真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夏想也为宋朝度终将迈出的坚实的一步而大感欣慰。
就在前来京城之前,他还和宋朝度通了一个德律风,得知他来而宋朝度却要离开,不克不及正好见上一面之时,还心中微有遗憾。
也是,在宋朝度坐到省长的宝座之上的时候,甚至是宋朝度升任省委书记的一刻,夏想都没有激动,也没有迫切想要和宋朝度而谈的心情,但在得知宋朝度入局之事,差不多几成定局的一瞬间,他还是激动莫名了。
因为他知道宋朝度终有一日会担负省长,会走向省委书记的高位,但宋朝度的命运会不会因为历史的偏差而改变,会不会最终成为国家领导人中的一员,一直是他早在十几年前的期待!
早在还没有迈入仕途之前,他就黑暗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宋朝度身上。
而今天,虽然宋朝度已经不再是他视线之内最有影响力的高官,虽然现在的宋朝度已经决定不了他的命运,但夏想还是连结了最初的期望,希望宋朝度如他所愿,登上可以俯视天下官员的政治局的舞台。
宋朝度能得以入局,比古秋实当初入局更牵动夏想的心弦,虽然来其实在宋朝度入局的大事之上,夏想一直没能出手辅佐,但其实不防碍他对事件自己的关注和关切,以及随时准备助上一臂之力的心情。
宋朝度的入局,也是夏想的胜利。
实际上,对宋朝度入局,总书记并没有不合意见,家族势力一方,付家稍有分岐,但还是被夏想服,最为关键的最后一个阻力是平民一系,而诃江海事件,间接为平民一系抬手放行宋朝度的入局大事,起了不成或缺的推动作用。
也就是,概况上夏想并未出面帮宋朝度什么,实际上,黑暗一直替宋朝度打了很多掩护,甚至可以,如果没有夏想和家族势力一方的关系,宋朝度入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加上夏想审时度势,在诃江海事件上悄然转向而和平民一系合作,赢得了平民一系的好感,由此,宋朝度终于赢得了四分之娄的大都支持。
古秋实深知幕后种种,他拍了拍夏想的肩膀,笑道:“跟对了领导和提对了下级,其实是一样的事理。夏想,我和朝度见面时,朝度提出昔时和的交往,感慨良深,对所做的各种事情,他都心里有数。”
想来也是宋朝度借古秋实之口,来向他含蓄地转达一个信号。
夏想心里有数了,原本他和宋朝度之间其实本不在意一些帮我我帮的事情,关系到了一定的水平,就无须多,多,反而就显得疏远了,就如他和李丁山之间一样。
“总理提名李丁山担负鲁市市委书……”夏想刚想到李丁山,古秋实就提到了李丁山,并且还是郑重其事地提,“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总理的提名,和齐省的局势有关联?”
夏想也知道古秋实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前来接机,肯定大有目的,是要抢在他和他人见面之前,要私下敲定一些事情。
提名李丁山担负鲁市市委书记,是好事,但在夏想还没有正面承诺诃江海之前,总理已经采纳了行动,难道是因为他的人品太好的缘故?
夏想无奈地笑了笑,有时人品太好也不是好事,他人总喜欢将事情做到前头,让他想拒绝都拒绝不了。实话,还是总理更了解他多一些,否决一系的一方,除周鸿基之外,就没有几个真正了解他的人。
也好,如果被敌手将他研究得十分透彻,他就离死不远了。
“确实如此。”夏想点了颔首,看不出古秋实在李丁山的提名上有什么立场,就实话实,“诃江海的事件到此为止,有利于齐省的平和平静团结的政治局面。
诃江海下台容易,要是下台之后还不放过的话,齐省的本土势力十分庞大,省委的工作以后会遇到更大的阻力,会很难继续开展下去,也会让齐省许多人对中央有欠好的看法。”
夏想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明白无误于告诉古秋实,希望事情到诃江海下台为止。
古秋实缄默了片刻,神色有点凝重,过了片刻才:“夏想,对齐省的局势,总书记有不合的看法。”
夏想心中大惊,如果总书记不支持他的做法,将会是最大的变数。
第1629章 最大的变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