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痴王妃升职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4章[1/2页]

    “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成语,河东狮吼,也是他在嬉笑间写出的。苏轼最为人诟病的是他的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宜时。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诗不够雅正,病在好骂。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文学主张,更是由于他豪放的性格和多舛的命运。苏轼命运的坎坷以及阅历的丰厚,在一般人看来可能要郁闷至死了,可是对于苏轼,不过是上天对他的有意历练罢了,他的境遇,造就了一颗文坛上的超级巨星,直接影响和扭转了后来的诗风。假设没有苏轼的开创,历代的文学地位可能就如同塌了南天一角,即令后来有黄庭坚,有辛弃疾,在气势上,也是难以为继的。苏轼晚年的诗,趋于平淡,这种绚烂之极见真淳的诗风,算是开了我最喜欢的诗人,杨万里的先声,这种与古为新的诗风,其实也从苏轼极推崇陶诗的观点也可以看出来。这里不题。苏轼在书画上的声名也是荦荦大哉的。苏黄米蔡,可见一斑。苏轼画画讲究神似,人家画竹子都是从上往下画,他偏偏从下往上画,而且不画竹节。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他的画论,所谓的胸有成竹,更是影响深远。往往诗画乐的创作理论是相通的。这里想到一个很好的古今对比《清波杂志》载:崇宁大观间,海外诗(指苏诗)盛行。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苏轼的诗文,已经到了只要一写出来,基本上就是万口争相传阅的程度了。不然你出去,就觉得hold不住,自觉气索。借助科技的发展,韩寒童鞋的博文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欧阳修敢这样说,再过三十年,就没有人谈论我了。(言下之意是,再过三十年,就是苏轼的天下了。)苏轼无论在是在行文的技巧以及精神境界的层面,在三十年后,都超拔到了极高的高度。看看苏轼自己写的诗论: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苏轼在和明上人谈自己作诗的体会时,还明确地提出了冲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轨的例题: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更无交涉;冲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

    荆扉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一方面要求用日常生活的语言,一方面又要求不违背艺术的规律,这正是苏轼自然艺术的思想。苏轼的毛病,其实也就是有时候用典太过而已。。。。。。”

第924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