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1/2页]
“从人品和能力上,王安石无可指摘。
王安石最大的性格缺陷,就是不愿妥协。使得他的改没有得到保守派司马光之流的支持。结果是他不得不选用一批年轻官员执行改的措施。年轻官员的急功近利,使得某些扶持政策变成了变相高利贷,最后效果适得其反。所以,熙宁变的最后结果是,国库财政短期内的确得到了补充,但是人非常悲催。当然,屎盆子不能只扣在王安石头上,实际上,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极度固执,不愿妥协的人。他们的联袂演出,最终让王朝失去了一次复兴的机会。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执,在现在看来,完全可以说是争。王安石要充盈国库,加强权力,从而达到军上,财上的强大的目的。而司马光认为应该让民众修养生息,不应该折腾人民,这样才能保证稳定。而这种主义之争,落实到具体层面上,是有办法的调和的。再加上王安石的非常多,完全可以去伪求真。如果两个人愿意为苍生计,好好协商,画美不看。可惜,他们是出色的士大夫。王安石死后,司马光全盘否定了王安石的变。后来司马光又被打倒。争反复折腾,空耗了国本。王安石变,最大的变动在于从豪商地主,世家大族手中夺取蛋糕,比如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按自愿原则,向农民提供借贷,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不再受地主高利贷的盘剥,不至于一次借贷,因不能及时偿还,就沦落到土地被兼并的下场,再比如免役法,使百姓不至于因为一任衙前之役,为无偿出力就导致破产,面对这样的德政,苏轼是怎么说的: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官于四方者,宣力之余,亦欲取乐,此人之至情也。若厨傅萧然,则似危邦之陋风,恐非太平之盛观。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他们的个人品质,用当时觉得道德标准来衡量,都是非常杰出的。王安石质朴节俭,博学多才(这个脏不脏我就不知道了),很可能是历史上唯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为了推行新,王安石打压,排斥反对也是理所当然,但也仅仅是将其降职,从不编造罪名陷害对手。甚至罢相之后,对于身陷乌台诗案,处境危殆的政敌苏东坡依旧挺身上书皇帝,直言圣明的天子哪有杀才俊的道理。司马光也有着政治家的大度和正派人的品格,虽然他极力反对王安石的政策,但反倒说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王安石去世后,卧病在床的司马光更建议朝廷后加赠恤。王安石没什么不好,就是有点执拗。王安石去世时,旧得势。苏东坡在为朝廷拟写的制词中,能够秉承良知,对王安石做出了公允而崇高的评价。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批百家之陈述,作新欺人。”
第877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